和超然翁韻二首 其一
才微祇合老荊扉,悮竊虛名及盛時。
藜杖端須為劉燭,匏竽聊復預齊吹。
亨衢騰踔非吾事,客路逢迎仰己知。
莫訝歸程秋向晚,也應去魯自遲遲。
才微祇合老荊扉,悮竊虛名及盛時。
藜杖端須為劉燭,匏竽聊復預齊吹。
亨衢騰踔非吾事,客路逢迎仰己知。
莫訝歸程秋向晚,也應去魯自遲遲。
才能微薄只適合在柴門前老去,卻錯誤地在盛世竊取了虛名。我這藜杖只配像劉寔那樣照亮自己,也不過是像濫竽充數者一樣參與其中。在仕途上飛黃騰達不是我該做的事,客途中與人交往全仰仗知己。不要驚訝我在秋末踏上歸程,就像孔子離開魯國時也是遲遲不舍。
祇合:只應。荊扉:柴門,指簡陋的居所。
悮:同“誤”。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劉燭:據《晉書·劉寔傳》,劉寔曾以藜杖自照讀書。
匏竽:匏和竽都是古代的吹奏樂器,這里指濫竽充數。齊吹:出自“濫竽充數”的典故。
亨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喻指顯要的地位。騰踔:跳躍,喻指仕途得意。
去魯遲遲:《孟子·萬章下》記載孔子離開魯國時“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相對安穩的時代,但自覺才能有限卻獲得了一些虛名,因此產生了想要回歸本真生活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身才能和虛名的反思,以及對仕途的淡泊和回歸的渴望。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我價值的思考。
朱朱白白不禁吹,老未忘情作許悲。
瑞錦已殘猶有夢,明霞初散可無詩。
人應偷樣傳圖本,天亦收香付蜜脾。
榮悴相尋君看取,曉來青子已團枝。
上天四序分寒燠,以漸相尋不相瀆。
今年立春七日耳,暖景溫風何迫促。
群蛙怒鳴蚊蚋出,蚍蜉插翅飛滿屋。
兒童便欲覓團扇,我亦汗垢思湯沐。
山坡梅花常恨晚,一夕開盡如雪谷。
籬邊已放桃蕊紅,庭下頓長萱芽綠。
小人識淺喜欲舞,輕衫冷餅相追逐。
春深癘鬼不貸人,此暖但憂非汝福。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
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
小聚鷗沙北,橫林蟹舍東。
船頭眠醉叟,牛背立村童。
日落云全碧,霜余葉半紅。
窮鱗與倦翼,終勝在池籠。
一日老一日,一年貧一年。
元無肉食相,且作地行仙。
本不營三窟,何須直一錢。
村墟櫻筍閙,剩放醉中顛。
秋風戒寒雨三日,空村無人暮蕭瑟。
北窗書生萬卷書,齒豁頭童真可惜。
輪囷新蟹黃欲滿,磊落香橙綠堪摘。
興來尚能氣吞酒,詩成不覺淚漬筆。
士生蓬矢射四方,掃平河雒吾儕職。
湖中隱士倘可逢,握手與君談至夕。
曼容不過六百石,淵明僅留八十日。
寥寥千載有兩公,海內至今推絕識。
放翁貪祿老始歸,自今不作一錢直。
見人勇退輒欣慕,亟欲起拜忘衰疾。
吾廬近在官道傍,門外未掃車馬跡。
溪莊有地肯見分,會結茅齋傍青壁。
三日雨頻作,昏昏饒睡眠。
泥深散酒市,風惡惱燈天。
茅屋松明照,茶鐺雪水煎。
山家自成趣,撫枕寄悠然。
氣候江吳異,清明乃爾寒。
老增丘墓感,貧苦道途難。
燕子家家入,梨花樹樹殘。
一春回首盡,懷抱若為寬。
憶昨從戎丞相府,元瑜書檄仲宣詩。
云屯騎士臨邊日,魚貫降戎獻捷時。
史冊誤人悲壯志,關河回首負初期。
豈知二紀身猶在,衰鬢星星老侍祠。
屢出專戎閫,遄歸上政途。
勛勞光竹帛,風采震羌胡。
簽帙新藏富,園林勝事殊。
知公僊去日,遺恨一毫無。
北斗以南有吳侯,人物知非第二流。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
平生離騷讀千遍,屈沱秭歸要親見。歸來落筆愈驚人,宋玉景差俱北面。
玩芳亭中蘭茝芳,朝回解帶春晝長。愛君憂國有奇作,坐令壯觀還沅湘。
老夫曩亦同此趣,甚欲閑題玩芳句。無奈生涯今已別,倒壑枯楠忘歲月。
桔槔引水繞荒畦,病臥蝸廬不厭低。
小聚數家秋靄里,平波千頃夕陽西。
亭皋草木猶蔥蒨,天上風云已慘凄。
逋負如山炊米盡,終年枉是把鉏犁。
露箬霜筠織短篷,飄然來往淡煙中。
偶經菱市尋谿友,卻揀蘋汀下釣筒。
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弱不禁風。
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
天遣殘年脫馽鞿,功名不恨與心違。
綠陂細雨移秧罷,朱舫斜陽擘紙歸。
花市丹青賣團扇,象床刀尺制單衣。
白頭曳杖人爭看,共嘆浮生七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