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伯渾用韻復次 其二
風俗相傳三近古,作成況自圣明朝。
藏家文字本蒼史,繼世子孫非黑要。
近報漢廷頻詔下,時聞蜀士有旌招。
怪君尚爾衣逢掖,獨向空山伴采樵。
風俗相傳三近古,作成況自圣明朝。
藏家文字本蒼史,繼世子孫非黑要。
近報漢廷頻詔下,時聞蜀士有旌招。
怪君尚爾衣逢掖,獨向空山伴采樵。
當地風俗相傳,這三處地方頗為古樸,而且這是在圣明的朝代所形成的。家中收藏的文字出自上古蒼史,傳承后世的子孫并非平庸之輩。最近聽聞漢廷(朝廷)頻繁下達詔書,時常聽說蜀地的士人受到表彰征召。奇怪你為何還穿著儒生的衣服,獨自在空山與樵夫為伴。
三近古: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當地三處風俗古樸之地。
蒼史:指倉頡,傳說中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這里指古老的文字。
黑要:含義不太明確,推測可能指平庸、普通之人。
漢廷:借指宋朝朝廷。
旌招:表彰征召。
逢掖:古代儒者所穿的一種袖子寬大的衣服,后泛指儒生服。
師伯渾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具體身份待考。此詩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漢廷頻詔下”“蜀士有旌招”來看,當時朝廷可能正在大力征召人才,而友人卻隱居未出,作者因此寫詩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隱居的不解。其突出特點是將地方風俗、朝廷征召與友人現狀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和文人之間的交流。
月明海底夜無煙,恰似西湖雪后天。清氣逼人禁不得,玉簫吹上大樓船。
家計雖貧未奪糈,近來多病遂閑居。撫琴一室山皆響,吮墨頻年草似書。自散缽齋供慧鳥,新敷盆藻護文魚。小勞亦是調身法,雨后園蔬手自鋤。
盡室圍床涕淚零,無言坐守一燈青。祈天惟祝增兒壽,垂死還期乞藥靈。把卷已知書有味,勸爺莫醉酒難醒。尋常窗外瀟瀟雨,何事今宵不忍聽。
秋色連平海,悠悠送遠心。征人辭夕照,孤客倚寒林。北去舟多雪,西游橐有金。何當一回首,舊隱白云深。
惱人捷徑起終南,虛忝沙堤相國驂。幻術莫驚殷七七,真詮誰識后三三。家鄰荊水宜裁竹,緣在香山好結庵。斫斷葛藤窠已后,閑家破具不須參。
青山來遠夢,白首變馀身。舉止江河日,傷心玉露晨。桂嶺蒼蒼煙草漬,漓江泛泛曉波皴。楓傷菊潤由斯節,秋急天高趁此晨。與楓何怨菊何德,天意秋情亦未均。使榮使瘁風光別,物猶如此況乎人。凄涼屈宋二千載,全付秋悲向我屯。殘形操在疑他影,彩筆吟低失舊嚬。空堂幾閱幽明狀,窈室安知生死鄰。無邊隕葉千林共,未必千林一樣勻。薜荔馀香雖暫落,胡繩倚菉漫相淪。眼中枯菀何須問,棲集諸禽任喜嗔。
夢在精靈飛舞時,浮華一吻月兒癡,水晶燈下縷金衣。雙翼輕撩風嘆息,流光鋪滿夜迷離,天堂故事粉紅詩。
曲隈寒抱孤亭柳,風煙又迷荒渡。掛槳停云,鳴弦振鶴,遺跡仙翁何處。丹楓醉舞。悵冥寂燈窗,臥游縑素。夢遠華胥,黯聽殘桂墮清露。生涯情味最苦。鏡邊蕉鹿事,空釀愁賦。載酒襟顏,彈塵卷帙,憑向心期分付。傳馨剩譜。正月昃虛檐,暗吁幽愫。佩響槎浮,上林飛片羽。
苜蓿空齋坐典墳,居然野鶴在雞群。前身宋玉偏能賦,早歲陳思善屬文。絕頂匡廬捫墜雪,深秋滕閣臥飛云。何須更作如椽夢,粲爛朱華鄴水濆。
昔南使粵北防秋,聞汝啼聲悔遠游。我憶故鄉歸久矣,君歸未得使人愁。云安萬里一禽微,翅短安能遠奮飛。帝放還山君有福,虜猶戍蜀我安歸。
青天無盡碧波長,百尺云帆掛夕陽。海路音書何處寄,西風吹雁不成行。
東府才登用,南園即退藏。不欺身自正,無欲氣能剛。士共悲梁壞,朝應惜鑒亡。臧孫宜有后,世出甲科郎。
清獻曾聞尚節推,料君應與故人期。且傾綠酒留簪佩,莫對黃花促路岐。衡岳雨晴飛鳥外,瀟湘云卷下簾時。懸知官下多鄉思,回雁峰前好寄詩。
搖首上馬金鞭揮,山頭白旗如鳥飛。西來萬騎密蜂蟻,四面鼓聲齊合圍。金城木柵大如斗,五百貔貅誇善守。鐵關不啟火筒焦,力屈花猺皆自走。城南城北血成洼,十里火云飛火鴉。將軍豪飲不追殺,掠盡野民三百家。
愁抱琵琶別玉除,可能談笑鎮西都。宮中多貯如花女,勝筑長城萬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