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便覺近長夏,溫風蠶欲成。
冠欹知發少,衣薄喜身輕。
初荻青穿水,繁陰綠滿城。
朝來試新火,茶鼎聽松聲。
便覺近長夏,溫風蠶欲成。
冠欹知發少,衣薄喜身輕。
初荻青穿水,繁陰綠滿城。
朝來試新火,茶鼎聽松聲。
感覺馬上就要到漫長的夏天了,溫暖的風里蠶快要結繭。帽子傾斜才知道頭發變少,穿著單薄的衣服欣喜身體輕盈。初生的荻草青綠,穿透水面;濃密的樹蔭讓整座城都綠意盎然。早晨試著點燃新火,聽著煮茶的茶鼎發出如松濤般的聲音。
欹(qī):傾斜。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稱為“新火”。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是在清明時節,詩人感受到季節的變化,生活閑適,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清明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生活感受。其突出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閑適。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細膩的觀察力,在描繪清明的詩詞中別具一格。
當日追亡如不及,豈於今日故相圖。身如累卵君知否,方買民田欲自污。
年來此地經行處,一日傷心獨晚歸。舊過橫塘終不渡,每聞清曲輒增欷。秋初已共黃淤老,花盡難禁白露晞。園事縱非能勿感,剩看涼柳自依依。如今追憶年前事,疏雨城東春正歸。湖堧晚逢初寫照,菱歌才罷更聞欷。不同萍泊隨波狎,自斂霜痕避日晞。只是當時未零落,汀莎塘荇豈堪依。黃菊已花紅柿熟,漸寒人不與秋歸。便成紫菂心心苦,坐感霜蓬累累欷。病信遠愁腴頓減,淚妝誰見粉初晞。風塵塞外能重遇,舊約惟吾悔未依。憑誰更語秋消息,一意蒼涼有雁歸。往事江空如夢了,別來秋換至今欷。絲絲斷梗根猶屬,浥浥寒泉淚未晞。不似白鷗能自放,晚尋風葉暫相依。
山色滿亭亭倚空,與君俱在畫圖中。解道龍騰青壁斷,令人卻憶漫浪翁。
深深淺淺小桃枝,苦被蠻風瘴雨欺。莫恨春工開最晚,卻應孤艷落還遲。
隱映新妝窺戶。愁來無據。溯溪相引泛流霞,被昔夢、游仙誤。撲簌滿庭紅雨。憑闌索句。蕪城盡處日平西,料別有、傷心賦。
休話諠嘩事事難,山翁只合住深山。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閑人天地間。綠圃空階云冉冉,異禽靈草水潺潺。無人與向群儒說,巖桂枝高亦好扳。
汝迎妻子達荊州,消息真傳解我憂。鴻雁影來連峽內,鹡鸰飛急到沙頭。峣關險路今虛遠,禹鑿寒江正穩流。朱紱即當隨彩鹢,青春不假報黃牛。
回環擁岡巒,澶漫分林塢。縱目以怡情,信美疑吾土。
文范今亡見嗣卿,潁川應聚異時星。清風特為吾曹至,畏景寧憂日御停。踏雪曾穿東郭履,移文今忤北山靈。烹茶且酌南溪水,第欠金山第二?。
滄海桑田剩此身,欲論天下更何人。瀟瀟風雨雞鳴夜,但覺高歌有鬼神。嶺外逢君脫寶刀,蘭蕕無并恨芳膏。林宗已老申屠隱,塵世何如獨立高。
東風不識桃花面,惆悵多愁足病身。青帝也應憐逐客,小窗故剩一枝春。
平蕪到海,螺黛遙浮煙際。任搖兀籃輿徐轉,樹隱招提。石屋陰寒,散珠跳玉雨霏霏。登臨高處,澄波四遠,洲渚都迷。苔磴數盤,直穿巖罅,風裂單衣。恨如此、山川奇秀,偏負蛾眉。一舸當年,更無人去伴鴟夷。春游誰酹,孤墳宿草,紅豆新枝。
馬度秦關雪正深,北來肌骨苦寒侵。他鄉就我生春色,故國移居見客心。剩欲提攜如意舞,喜多行坐白頭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難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頭。三間茆屋無人到,十里松陰獨自游。明月清風宗炳社,夕陽秋色庾公樓。修心未到無心地,萬種千般逐水流。
晚秧紛已及,中田日往還。適與好風會,植杖觀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