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邦直二首 其二
系出拾遺揚馬后,清詞麗句復名家。豈惟草木遭題品,大筆行當判五花。
系出拾遺揚馬后,清詞麗句復名家。豈惟草木遭題品,大筆行當判五花。
峰陰古廟白云關,蕉嶺城開紫翠間。斜日滿林仙袂冷,笛聲牛背下空山。
秋風天末送歸舟,閒共漁樵話釣游。要乞仙人飛渡術,眼前滄海正橫流。
鰲頭龍首總浮名,何事神仙也世情。蝴蝶滿天蟾滿地,莫將隱語賺書生。
相如仗節茂陵歸,
春日春花照客衣。
萬里巴江天際落,
錦帆一片去如飛。
八十韶華指眼過,奈無建樹枉蹉跎。
一身傲骨難隨俗,半世馳驅鋒未磨。
棋石有情慰歲月,詩書何辜廢銅駝。
卅年桃李都成實,倍使馀生感慨多。
打窗淅瀝冷孤檠,
漸覺山居夢不驚。
奈得清貧容得懶,
不知春盡此中聲。
仲冬壟梅發,繁英簇紅霰。
過意百花魁,翻疑百花殿。
大小兩黃鸝,公然吃花住。
頃刻布同云,迷卻來時路。
長江數千里,
赪尾魚久苦。
白云雖在山,
無由作霖雨。
下簾讀易沈君平,老向人間識世英。
戲把年齡聊復問,從來富貴不須評。
聯翩詩筆粗豪甚,矍鑠精神顧盼明。
我欲求田古松邑,君言此計幾時成。
游釣童時跡可尋,停云想嘆欲彌襟。
哀時庾信空文藻,近市梁鴻有遠心。
投老未忘溝壑志,固窮自愛玉金音。
相期頭白歸來日,古調同彈石室琴。
已黑疏窗,聽不了、雨聲蕭瑟。似訴到、別離兒女,臨歧嗚咽。點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說。把銀釭、剔盡不成眠,明還滅。
云黯黯,籠纖月。風細細,透重幕。正漏壺欲斷,檐牙猶滴。似我頻揮斑竹淚,憐他碎盡枯荷葉。盡黃昏、凄絕九回腸,愁重疊。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參禪須向坐禪人,
本末相通可了真。
二念回機都掃盡,
乾坤猶在一微塵。
苦暑夜不寐,起讀月令章。乃知季夏后,有土居中央。
下以開素景,上以承朱陽。寒暑相代謝,天運固有常。
如何歷家算,視此殊乖張。謂是大火西,柔金遇而藏。
三庚作三伏,坐使元化戕。試問創者誰,眇眇秦漢王。
恭惟大統歷,賢者宜消詳。西域當晦時,微月見西北。
元有耶律氏,遂作庚午歷。斯人非妄者,乃是目所擊。
流沙與昧谷,萬古地不易。相傳無此語,止謂哉生魄。
天道豈不常,推移在異域。何得起巫咸,為我究其跡。
鳴春好鳥語雙雙,又聽晨鐘向曉撞。
渡嶺閑云穿石罅,匝庭密樹蔭紗窗。
交人意淡恒違俗,愛古心高不受降。
積悶年來遣未得,澆書怡喜酒盈缸。
行年八秩更何求,欲借春光二十秋。
大地歡虞今易色,神州鼓舞啟新猷。
軍民振奮齊團結,青老爭先超美歐。
我亦欣然心激蕩,東風透送遠山陬。
不信東南天也漏,川原渺渺都平。愁聞檐溜短長聲。烏慵兔怯,那肯任為晴。
了事棕蓑披欲綻,青苔坐滿南屏。朝朝望闕眼雙清。陽開陰閉,元后亶聰明。
祈禱精誠空自許。得勢豐隆,肯聽風排去。薪米經營誰得住。舟行卻是人行路。
時事關心朝復暮。禹甸茫茫,不見栽秧處。蛛網低垂紛亂緒。梁間燕子都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