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其五二
黃伯著祀,公孫是云。
彌縫中道,協輔斯文。
藏修方異,漸漬其勤。
史詞不忘,播為清芬。
黃伯著祀,公孫是云。
彌縫中道,協輔斯文。
藏修方異,漸漬其勤。
史詞不忘,播為清芬。
黃伯參與祭祀之事,公孫也有相關言論。他們彌補完善中正之道,輔助傳承文化。他們的修身學習方式不同,但都勤勉努力。史冊記載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美名流傳散發著清香。
黃伯: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與祭祀相關人物。
著祀:參與祭祀之事。
公孫: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時有言論的人。
彌縫:彌補完善。
中道:中正之道。
協輔:輔助。
斯文:指文化、學術。
藏修:指內心的修養和學習。
漸漬:浸潤,引申為勤勉努力。
史詞:史冊記載。
清芬:比喻高潔的德行、美名。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是對孔子及其弟子等先儒的贊頌之詞。此詩創作于尊孔崇儒的時代背景下,當時社會重視儒家文化傳承,作者為宣揚儒家思想、紀念先儒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黃伯、公孫等傳承文化之人。其特點是語言簡潔莊重,高度概括人物貢獻。在文學史上,這類贊詩體現了當時對儒家文化的尊崇,對研究儒家文化傳承有一定價值。
趯趯來何處,爰爰上玉堂。不因丹灶躍,那睹雪毛香。晝日行疑月,炎天臥有霜。異時歸搗藥,莫礙廣寒光。
春徙。陟彼南山,截取青蒼意。露眼掌中生,種玉琉璃里。沙界縮盈融秋水。是贈我、天真風致。故我蕪詞報君子。勿使殊音旨。
三十休誇陸氏莊,菜園滋味晚尤長。致君素許孤忠赤,涉世空馀兩鬢蒼。懶性尚于登覽健,晏眠無復趁朝忙。焚香日日觀心坐,便是人間不老方。
小鑿蒼苔破,潴為玉鑒平。最宜孤月浴,亦有白云行。須發盡堪燭,肺肝元自清。微風莫吹皺,虛靜即生明。
洞口少人行,冷然發孤想。清風松上來,此是天籟響。
建水接閩關,連峰鳥外閑。魚商墟市遠,蝦菜野橋灣。煙火舟中飯,鄉林夢里還。年年貪利涉,不道解離顏。
苦讀陰符少壯年,相逢休詫各華顛。無人肯謝東周子,六印難如二頃田。
天下多忌諱,首尾一身畏。民人多技巧,奢淫終日炒。利器轉相誇,國家同怨嗟。禁之以法令,盜賊持柯柄。使我介然知,所戒惟施為。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好之在下,猶不可勝。好之自我,民胡不應。必也其圣,無欲乃凈。生之畜之,萬物所命。塞之閉之,光而不映。修之于身,天下以定。比于赤子,以柔握勁。至精至和,卒如本性。是謂玄同,親疏孰競。悶悶醇醇,不可歌詠。吾將從其后,與民相左右。根長而蒂久,能取復能守。嗟茲家國母,是曰乾坤友。
積善橋東舊宅間,獨隨阿母住青山。鹿車奉引行春去,多在云松九瑣間。
瑤草秋深石磴長,半空嵐氣濕衣裳。江山佳處一亭古,風雨來時四座涼。陰洞水腥龍蛻骨,仙巖云暖麝生香。道人好護新松樹,長見清陰覆御床。
圣主恩榮六賜筵,玉音躬聽相臣宣。史裁東觀何殊漢,人在瀛洲總是仙。御酒如春浮浩蕩,宮花與雪斗嬋娟。微生此日沾休澤,祇望丹宸祝萬年。
要路諸公寵祿兼,紅爐熾炭酒頻添。迂疏只合長清冷,案牘時呵凍筆簽。
君實洛陽園,花竹秀而野。先生取此意,開園臨古社。土階甃以石,茅亭略其瓦。佳木碧云搖,清泉寒玉瀉。開軒扣琴筑,撫景飛觴斝。我來正秋晚,殘英折盈把。粲然啟一笑,瑯然歌二雅。將歸且裴回,幽尋未能舍。呼酒盡馀興,索筆為摸寫。緬懷溫國公,重名滿天下。寥寥二百年,童卒傳司馬。君侯筑茲圃,如有所慕者。晞顏顏之徒,子亦斯人也。
悟得西來意,禪關養性靈。藤陰侵座滿,竹色覆池青。洗缽魚吞飯,傳燈鹿聽經。自無名利夢,不著息心銘。
扁舟深夜尚孤征,兀坐蓬窗看月明。兩岸秋蟲互相應,不知端復為誰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