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山人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一乘無倪舟,八極縱遠舵。
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
采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
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一乘無倪舟,八極縱遠舵。
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
采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
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
我本沒有厭棄塵世,是世人自己拋棄了我。我駕著沒有邊際的小舟,在八方極遠之地盡情行駛。燕客期待著躍馬馳騁,我又怎會在意唐生的譏諷。采珍珠時不要驚動蛟龍,沿著大道可以悄然歸隱。故鄉有松間明月,等著你來欣賞那清幽的光輝。
棄世:厭棄塵世。
無倪舟:沒有邊際的船,形容漂泊無定。
八極:八方極遠之地。
燕客:指戰國時燕太子丹的門客,這里泛指豪俠之士。
唐生:指唐舉,戰國時善于相面的人。
采珠勿驚龍:比喻行事要謹慎,不要惹來禍患。
故山:故鄉的山。
遲:等待。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李白一生渴望入仕施展抱負,卻仕途坎坷,不被世人理解。在這種心境下,他送別友人蔡山人,寫下此詩,既抒發自身感慨,也對友人表達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其語言直白又富有哲理,在李白的送別詩中別具特色。
扁舟暮歸去,別路江南樹。愁指楚山遙,明朝望君處。
蓬萊失左股,負以垂天翼。中有仙人居,珠宮燦瑤席。凝云不飛去,化作輪囷石。彈琴坐石上,長憶三山客。
紅衫綠衭襯藍天,頭挽雙鬟小辮懸。口唱山歌揮短竹,驅鵝逐鴨到溪邊。
昨吐光不闕,今吐遽非圓。圓缺看多少,孤峰只宛然。
美盡東南第一峰,神工削出玉芙蓉。天門閣道金銀晃,王母瑤臺紫翠封。雷雨千巖聲自起,龍蛇萬壑勢相從。探奇忽動憑虛想,安得仙人九節筇。
長憶蕭然山下縣,去秋為客日招邀。夕陽玄度飛輪塔,曉雨文通夢筆橋。搜檢蟲魚窮《爾雅》,詠歌草木續《離騷》。舊游回首成凋謝,莫遣音書似路遙。
吳東門,葑泥千頃曾無根。舟行滉漾渺無際,天水日夜相吐吞。太平日久、人煙聚落散布洲渚上,繩擉網罟往往成人村。沈仲說父、奉其高年之祖母,避喧卻掃于此安晨昏。說也不惟、文行一如李令伯,零丁孤苦、形影相依惟此祖與孫。祖母今年九十歲,十年三蒙賜帛恩。孫扶母出拜君命,能無芳鮮列酒樽?阿奶喜歡、一一為孫加啖歠,便出泄瀉腑臟如雷奔。耄齡久衰元氣薄,數日不復欣盤飧。說憂形于色,苦形于言。東吳世醫沈君日新父,與沈世契、如水有委則有源。新至切母脈,察母虛實寒與溫。謂非藥可療,精鑿曾經臘水浸,中有谷氣可以回脾元。作麋飲母病良愈,說也樂甚,再拜謝新難具論。嗟哉說與新,時之人,孝如說、藝如新,皆可敦薄俗、厚彝倫。只今圣王敷五教、舉逸民,一朝徵車轟動龍伯國,陳情有表應更語諄諄。新也上醫國固有道,說也孝感、可以假上帝通神。明是謂同姓,不減骨肉親。二子孝與藝,流布千秋春。
東園花木正芳菲,誰遣行藏與愿違。還闕未嫌雙鬢短,報恩渾覺此身微。柳縈別緒紛如織,風獎征帆疾似飛。諸老會時應有問,幸容衰朽謝朝衣。
功烈堂堂六十年,勞勞萋菲不妨賢。至公何待歲與月,未定且由人勝天。云鳥青山形跡外,風塵白璧笑談邊。江湖雖遠憂仍近,長對南薰憶五弦。
故鄉遙隔一溪青,眼底湖山興趣增。菊本剩栽多按譜,魚秧新種未容罾。舊藏書富縣簽庋,重慶堂高衣采登。未卜何時能往訪,懷人長望泖云層。
紅燈下,泥飲勸金尊。翠袖半翻籠玉筍,輕霞微泛襯鬟云。薄慍也殷勤。
朗公垂老尚吟詩,曾泛三湘看九疑。欲問勞生心擾擾,強酬佳句思遲遲。紅塵策馬殊無味,碧嶂攜僧自合宜。共待中條山有雪,寺樓吟盡更同誰。
輕筵單舫事相宜,促膝論心好自知。湖水雅如交意淡,嶺云徐共宦情遲。尊中醴色呼顏轉,坐里談鋒逼景移。努力浮沉俱自愛,與君能復少年時。
天臺山壓眾峰高,極勝窮幽是石橋。在昔一詩留翠壁,至今萬壑響青霄。淮南草木皆沾潤,塞北煙塵即便銷。將相功名古來有,可曾江上問漁樵。
徑尺蒼虬墜碧空,天風吹作玉玲瓏。尊前明月爭相拾,恐逐仙人過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