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其六三
侁侁申周,四科與儔。
逸駕文圃,鼓枻儒流。
冠珮既燕,言動允休。
邵陵得封,可想清修。
侁侁申周,四科與儔。
逸駕文圃,鼓枻儒流。
冠珮既燕,言動允休。
邵陵得封,可想清修。
申周舉止從容,與四科的賢才并列。在文學領域超越眾人,在儒者中自在遨游。他頭戴冠、身佩玉,舉止安閑,言行美好。他被封在邵陵,其清修的形象令人遐想。
侁侁:形容從容自得的樣子。
四科:指孔子門下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優秀學生。
儔:同類、同伴。
逸駕:指超越、勝過。文圃:文學的園地。
鼓枻:劃槳,這里比喻在儒者中自在活動。
冠珮:帽子和玉佩,古代士大夫的服飾,這里指代申周。燕:安閑。
允休:確實美好。
邵陵:地名,申周被封于此。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是對孔子及其弟子的贊美之辭。這些贊文通常是在尊崇儒家文化、宣揚儒家思想的背景下創作的。在古代,統治者和文人往往重視對孔子及其弟子的推崇,以此來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具體到這首詩,可能是在特定的祭祀、紀念活動中,或者是為了宣揚儒家的教育理念和道德標準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申周的才學和品德。其特點是簡潔凝練地展現了申周在文學和儒道方面的成就。在文學史上,這類贊文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體現了古代對儒家圣賢的尊崇。
雖是同居元自住,若言自住又交參。十成有轉移身句,倒跨須彌一二三。
世象紛繁嗟未休,況乎近在御城陬。挽弓誰肯射頹日,觸忌君當惜轉喉。一事難安宜自樂,三餐能飽更何憂。且看明月閒窗外,亙古如磐掛頂頭。
天不限南北,人方樂耕漁。承平百年日,慷慨萬里圖。恍然舊游地,浩蕩清興發。放船白帝城下秋,載酒黃牛峽中月。明發古夷陵,為訪姜詩井。披蓁罥修筒,寒花汲空冷。湍流激柔櫓,崚下荊門灘。荒藤漢景廟,落日還登攀。霞沈宜都驛,夜宿松滋渡。水色瑪瑙光,繁星粲無數。荊南亦坂郢,章華猶故臺。壞堤明斷鏃,團沙如粟堆。雨休云夢澤,天空洞庭水。曹瞞敗軍處,殘灰馀故壘。仙人白云表,招手為我留。待網嘉魚穴,銜華黃鶴樓。醉來思禰衡,憤起叱黃祖。不見人間來鳳凰,何用筵前賦鸚鵡。磯頭若蹲虎,江流多怒聲。客枕不成寐,已在潯陽城。飛瀑瀉銀河,匡廬倚天碧。遙憶義熙人,黃花空好色。黃陵二女廟,小姑江上頭。舟人問風水,幾日到揚州。月色過馬當,長風沙在眼。雁投秋浦云,鴉啼戍樓晚。蕪湖水東注,逆磯無回波。兩山隔江滸,倒浸雙青蛾。抵掌女媧石,浩然歌《白纻》。太真然犀真自愚,謫仙騎鯨竟何去?黃須天子七寶鞭,曾掛當涂道邊樹。一百二十里,樹色連長干。豪將多反覆,都邑無時安。金蓮曉步滅,玉樹朝歌闌。千載空舊跡,令人起長嘆。天運開昌期,地險亦何有。年年江上春,東風入楊柳。往來白下亭,日夕金陵酒。僰船出金焦,越賈行松維。況聞巴人婦,半是吳女兒。我生亦何幸,白首無亂離。所愿憶萬年,永永長如斯。
石船高駕碧山頭,似畏風波急暮流。十二時中平地起,問君何處不堪愁。
寒流瀰瀰瀉石壁,嚴霜剝樹枯干瘠。鬼斧斸石江滸蹲,怒蛟吹水奔濤逆。鼪鼯狐魅晝攫人,叢林灌木無行跡。我覽生綃毛骨寒,披索枯腸動吟魄。
一別丈人今二年,往來空有尺書傳。關山望極孤云裊,霄漢同心白日懸。碣石風煙通北海,江陵城郭枕西川。相思未卜相逢處,岸草江花亦可憐。
多門嬪貴族,何事喜摩訶。清比顧家婦,達如凌行婆。再來鄰曲媼,獨見女中娥。委化雖云樂,潘郎鬢柰何。
遙山倚天翠蛾掃,編地成丸怪天小。方諸藥幻繭楮香,咫尺煙云生縹緲。依巖縛屋若不齊,人家高下清溪西。野橋終日才度馬,村店傍午俄聞雞。昔年曾過馮公嶺,樹木蕭森葛衣冷。目中覽盡千萬山,始覺此身凌絕頂。郵亭夜宿天未明,仆夫憚遠催早行。滿前好句吟不得,今見此圖同此情。南宋院人專盡局,宮中每進更籌軸。偶蒙一笑便承恩,肯信封疆日將促。江山萬里開畫圖,妙絕更有元暉無。會須收拾入指掌,擲杖跳入壺公壺。
盡道孤根逗暖回,緣何春至未胚胎。東皇想是憐孤獨,留與群芳作伴開。
花落,煙薄,謝家池閣,寂寞春深。翠蛾輕斂意沈吟,沾襟,無人知此心。玉爐香斷霜灰冷,簾鋪影,梁燕歸紅杏。晚來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竹籬雙戶對山開,何代精藍跡未灰。僧苦自為征稅長,地荒誰起曬經臺。匆匆一飯惟青菜,隱隱諸方半綠苔。落日未勝懷古意,聊題塵壁記曾來。
不向人間結草廬,任他城市務贏馀。飽餐薇蕨泉中水,過眼牙簽架上書。嵐氣著窗云影過,鐘聲入夢曙光初。高居自與禪機會,何害門稀長者車。
表里江淮四十州,稍回饑盜事田疇。得公數十分天下,庶矣斯民疾痛瘳。
遠信初聞近復疑,西堂清怨獨吟時。須臾松徑傳銀燭,顛倒風亭洗玉卮。
烽火侵尋忽一年。竄身西蜀幾時還。花飛葉落增蕭瑟,白發孤兒總系牽。香易爇,夢難圓。安排腸斷歷塵緣。今宵獨臥中庭冷,萬里澄暉照淚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