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潛來
虛亭布雨潤,高林來風聲。
之子適過我,氣與秋爭清。
胸次冰壺寒,舌端河漢傾。
仰摩玉宇蒼,真是金天晶。
使我簿書中,無復俗氛生。
惜哉不可留,膏車明遂行。
虛亭布雨潤,高林來風聲。
之子適過我,氣與秋爭清。
胸次冰壺寒,舌端河漢傾。
仰摩玉宇蒼,真是金天晶。
使我簿書中,無復俗氛生。
惜哉不可留,膏車明遂行。
空亭被細雨滋潤,高大樹林傳來風聲。友人恰好來拜訪我,氣質如秋般清逸。他胸懷如冰壺般清冷,言辭如銀河傾瀉。仰頭觸摸那蒼穹,真像秋天的高潔純凈。讓我在公文案牘中,不再有世俗的氛圍。可惜他不能留下,明天就駕車要走了。
之子:這個人,指劉文潛。
冰壺:盛冰的玉壺,比喻人的高潔品格。
河漢傾:形容言辭滔滔不絕。
玉宇:指天空。
金天:指秋天,古代以五行配四季,秋屬金。
膏車:給車軸涂油,指準備出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是友人劉文潛來訪,詩人與之相聚后有感而發。當時詩人可能處于日常的公務繁忙中,友人的到來給其帶來了不一樣的清新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劉文潛的高潔氣質,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人。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亡胡哭陰山,得喪今猶惑。彼蒼造文明,消長無憂色。
排難應須讓魯連,邦家民物總安全。至今父老思遺德,每對諸孫話昔年。
孤舟將北渡,轉轉切歸心。衣積他鄉淚,琴操故土音。山長催日暮,江暗結秋陰。回首閩南路,思君一水深。
短轡紆長駕,行行未渠已。川途屢回互,常恐迷所指。天機妙倚伏,人事亦難擬。尋常婚媾筵,中有寇戎壘。有時濤波翻,舉網得雙鯉。流行隨大化,百歲詎能幾。溫涼久矣更,甘苦亦如此。諧俗誠以難,抱拙長已矣。諒無當世資,庶曰寢息美。
洞天夜宴桃花下,座中都是能文者,銀燭穿山鬧車馬。當年此會幾人存,安得云龍逐東野。
主人未肯便山林,賞月吟風酒更琴。每一登堂一揩眼,誰知半點向陽心。
曉寂堪無慮,所思忽復長。拙愁因景逼,癡懶怪時忙。個個啼鶯怨,雙雙舞蝶狂。撩情若在酒,憑此醉春光。
詩酒謝宣城。官舍槐花夜雨晴。石壁煙嵐,青入座談經。浩浩源頭活水生。休用嘆云萍。三載同寅總弟兄。借問滄州,亭上月分明。不為行人照別情。
東閣初開瑞靄凝,曉催簪履慶脩齡。風回秀發扶疏綠,喜入方瞳的皪青。紗帽著花春不老,玉杯浮雪酒微醒。今朝太史占鄞鄮,無限文星作壽星。山在虛無縹緲間,相望同是一鄉關。欲尊德齒成高會,且遣樽罍悅壽顏。歌罷青絲回雪發,舞馀文錦繞云鬟。□□□□□□醉,貴老行看一札頒。
聞君讀書處,乃在薊山阿。水色開窗檻,泉聲散薜蘿。濯纓秋雨至,把釣夕陽多。白璧澆田出,寒流沒羽過。風塵無燕息,賓客有羊何。一自從王事,空為勞者歌。
故人未肯扣低簾,先有歡鴻托片箋。坐對窗前飛落葉,恰如君語入秋軒。
萬山木落戍樓出,十里松隨古道齊。數子招攜追勝賞,幾家野燒代春犁。劫馀猿鶴堪憑吊,偶得蟲魚費討稽。一笑傴僂抉幽悶,相看須鬢涴赪泥。
騷壇處處自張圍,我不操兵世莫疑。翠壁青林端有句,傍花隨柳卻無詩。
內郎進表未平明,八玉排行御路平。今夜皇輿宿齋殿,九重和氣滿宮城。
維南有祥鳳,文采華羽翰。好音鳴朝陽,來集紫陽泮。方當瑞盛時,一往不復返。空有五色雛,群從已星散。世路多險艱,勞生足奔竄。蓋棺事即終,何用計修短。元方哀獨深,淚向詩篇滿。淚枯眼亦枯,當以情自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