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錫少出通義其歸攜伯渾詩來因用其韻伯渾頃嘗相送至下巖也
益州古建國,遠自蠶叢來。吾敢怪鼈靈,人有化牛哀。
惟愛老翁井,蘇仙手所開。乘軺難少留,門前廄吏催。
愧子遠相送,同把巖下杯。至今夢見之,石壁青崔巍。
豈伊四座客,能屈一世才。去者不可招,至者不可推。
益州古建國,遠自蠶叢來。吾敢怪鼈靈,人有化牛哀。
惟愛老翁井,蘇仙手所開。乘軺難少留,門前廄吏催。
愧子遠相送,同把巖下杯。至今夢見之,石壁青崔巍。
豈伊四座客,能屈一世才。去者不可招,至者不可推。
益州古時就已建國,遠從蠶叢氏時代開始。我怎敢責怪鱉靈,人還有像化牛哀那樣的奇事。我只喜愛老翁井,那是蘇軾親手所開。乘輕車難以稍作停留,門前馬夫在催促。慚愧你遠道相送,一同在巖下舉杯。至今還能夢到那場景,石壁青蒼而高聳。豈是這座中的賓客,能屈抑你一世的才華。離去的人無法召回,到來的人無法推卻。
益州:古代州名,范圍大致在今四川一帶。
蠶叢:傳說中古代蜀國的開國君主。
鼈靈:傳說中蜀王杜宇的丞相,后取代杜宇成為蜀王。
化牛哀: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因變身為牛而得名。
老翁井:蘇軾在彭山縣開的井。
乘軺:乘坐輕便的馬車。
廄吏:馬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友人師永錫從通義歸來并帶來伯渾的詩,詩人回憶起伯渾曾相送之事,由此引發感慨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詩人借古抒懷,表達對友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友人相送之事,借益州的歷史典故和自然景色,抒發了對友人的情誼和對時光人事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表達能力。
有龐眉、扶杖峴山來,舉觴壽南山。道天憐赤子,相逢鈞播,久望氈還。幸際君王神武,上宰是甘盤。少運風霆手,整頓何難。好個霜天時候,聽雁門新雁,眺遠憑闌。想經綸心上,一點炳如丹。撫輿圖、真儒事了,把勛庸、留在鼎彝看。八千歲,四明洞府,一佛人間。
籌邊獨上最高樓。霜冷拂吳鉤。漢幟星搖,塞笳風咽,飛鞚出幽州。澄清六合須臾事,回向井岡游。擊壤謳歌,縞裙青袂,兒女共無愁。
寒雨霏霏江上路。不見書郵,病目空凝注。沙觜盡頭飛白鷺。篙師指似人來處。自笑自憐還自語。鈍滯如君,只合歸田去。竹屋數間環圳畝。個中自有無窮趣。
白頭柱史寥陽居,浮提龍檢封金壺。千金寶液出方外,灑作三元云篆書。至今道德五千字,一一破闇如明珠。安知此老天地祖,聊遣二化為詼娛。華亭老工入吳市,戲以淳漆滋松腴。壁中科斗何足道,勒崇正欲遵河圖。故令墨客從毛穎,玉堂伴直鄰清都。如椽之筆吐光燄,賡歌紀瑞無時無。卻分圭璧到蓬戶,寂漠著書憐腐儒。
世亂遂無山水樂,十年面壁海藏樓。金陵金口詩成卷,卻怪茶村愛遠游。蝜蝂蜣螂了不爭,違人何礙負時名。區區節義歸窮士,猶喜諸賢未見輕。
對劍花凝,笳葉卷,天宇塵清聲肅。樓船催解處,正日戈夕照,風旗西矗。虎戰龍爭,人非地是,形勢昔雄三國。景升今何在,悵婆娑老子,奚堪荊牧。豈自古常言,力寧斗智,智寧如福。西征非太速。奈臣職、難負君王囑。嗟往事、祁山抗表,劍閣刊銘,祗成墮甑并空軸。喜聽平安信,豈止為、區區一竹。蚊蚊類、笑談逐。玉關歸老,不愿封侯食肉。愿還太平舊蜀。
風雨危巢萎百花,坐看百鳥競銜茶。斜陽對語歸飛處,底是烏衣王謝家。
清晨負手東籬畔。是處霜凝遍。杜陵無客共新醅。便道菊花從此不須開。莼鱸風味非殊絕。聊勸羈人說。秋來若肯念家園。為報洋澄湖蟹已登盤。
正薰風解慍,萱草忘憂,黃梅新霽。縹緲歌臺,半金衣公子。丹桂香中,碧梧枝上,兩兩飛還止。似說當年,而今時候,長庚誕貴。恩厚隨龍,官崇御帶,二十橫金,玉階寸地。須信驊騮,一日能千里。況遇王良伯樂,算九萬、何勞睥睨。磊落金盤,華陽白李,休辭沈醉。
桂香深處,傾蓋嶺之西。云南外,曾指點,是攣鞮。酌玻璃。篸帶江山里,揮銀筆,摛綺句,湖海氣,羞篷弱,吐虹霓。回首煙塵碌碌,公家事、自笑癡兒。盍田園歸去,耕釣侶黔黎。月夕花時。恣吟題。悵荊州路,同北望,剡溪興,又東馳。雄邊上,夸前躅,壯新基。燦宸奎。客問西陲事,公莫惜,語教知。秋城夢,笳卻騎,舞聞雞。休作中年離恨,聊拼取、一醉如泥。梅邊佳致,逸興與逋齊。人在蘇堤。
跳蕩縱橫不足言,張顛取勢出公孫。甘將故技捐除盡,成就平原屋漏痕。茹蔬諷佛莊夫子,自懺平生十斗才。應念龍編舊歸客,猶持殘筆守書堆。
桃李盤中天地寬,誤渠鼎實為才慳。苔荒草沒渾無恥,猶自青黃煙雨間。
帆影闊。沈沈暮江靜,旅人情切。瘦骨禁寒,白頭賦恨,飄零如葉。高閣經年共倚,冶春時、花絮堆雪。輕離別。一生心事,更和誰說。說到重逢翻怯。望天邊、圓蟾屢缺。客鬢茱萸,家山叢桂,芬芳都歇。落魄行秋,怕異地、忘卻登高佳節。遠潮咽。流盡凄涼歲月。
漸吾鄉秋近,正莼美、更鱸肥。顧安得相從,征帆銜尾,飛蓋追隨。南中眼前事勢,正相持、邊腹一枰棋。將謂燈明月暗,笑談共和韓詩。誰知。催上王畿。無計可,挽留之。想翠微深處,倚樓日望,天際人歸。中流江濤袞袞,藉烝徒、共楫屬之誰。回首西風過雁,料君為我興思。
亂后離形更絕蹤,倚樓惟覺海吞胸。如何束縛酬知己,便向人間事董龍。補履干將敢自珍,卅年養氣刃如新。淮陰未合尸無賴,熟視真為胯下人。謻臺歷級苦難窮,況瘁終憐效小忠。阿堵平生憎出口,而今翻作囁嚅翁。恩遇何曾得寸酬,峨眉謠諑轉遺憂。冬郎欲畢金鑾記,未必朱梁許暫留。高鳥猶難避網羅,營巢慕燕意如何。宮中莫愛魚龍戲,四面宵來是楚歌。忍辱懷憂志久違,朝回亦已換春衣。宣南花事何心問,開盡櫻桃我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