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良貴題明州三江亭韻
望遠登高萬象侵,元戎端不為花尋。
未夸駕鶴蓬山路,應壯斬鯨遼海心。
小艇鱸肥盤膾玉,危欄客醉椀揮金。
中流擊楫雄圖遠,回笑三閭澤畔吟。
望遠登高萬象侵,元戎端不為花尋。
未夸駕鶴蓬山路,應壯斬鯨遼海心。
小艇鱸肥盤膾玉,危欄客醉椀揮金。
中流擊楫雄圖遠,回笑三閭澤畔吟。
登高望遠,世間萬象盡收眼底,主帥前來并非為了賞花。他沒炫耀去蓬萊仙山的逍遙,心中應懷著在遼海斬鯨的壯志。小船上鱸魚肥美,切成如玉的魚片,高欄邊客人喝醉,揮金買醉。在江中心擊楫,胸懷遠大的宏圖,回頭嘲笑屈原在澤畔的悲吟。
元戎:主帥。
駕鶴蓬山路:指去蓬萊仙山,有逍遙之意。
斬鯨遼海心:遼海泛指北方海域,斬鯨象征著殺敵報國的壯志。
膾玉:把魚肉切成薄片,像玉一樣。
椀揮金:指喝酒時揮金買醉。
中流擊楫:東晉祖逖渡江北伐,中流擊楫而誓,表示收復失地的決心。
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斬鯨遼海心”“中流擊楫”等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國家面臨北方威脅的時期,詩人可能是看到主帥登高望遠,心懷報國之志,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主帥的壯志豪情,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志。其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豪邁。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懷。
玉樹后庭曲,千載有余愁。碧月夜涼人靜,曾賦采華游。玉露細搖金縷,香霧輕籠翠葆,折下一天秋。張緒總能老,還自鎖眉頭。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回文巧成錦字,長恨與江流。漠漠梁間燕子,款款花邊蝴蝶,夢覺卻并州。獨感舊時貌,還復照西樓。
酴醾花底當年事,夜雪模糊照石闌。 北省今朝枝上雪,還揩病眼作花看。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吶 一作:鎖吶; 聲價 一作: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鬧紅塵香車寶馬?祇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詩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平生淡薄,雞兒不見,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閑鍋灶,任意烹炮。煮湯的貼他三枚火燒,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開東道。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神女初離碧玉階,彤云猶擁牡丹鞋。 應知子建憐羅襪,顧步裴回拾翠釵。
鳳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將須圣明君。
鶴駕云軿去不回,空遺廟貌古山隈。 鐵心石骨昌黎伯,也向黃陵擲珓杯。
憶長安,三月時,上苑遍是花枝。青門幾場送客, 曲水竟日題詩。駿馬金鞭無數,良辰美景追隨。
邲鑒總龜如往學,未見才名能廣博。 希點若來參學時,同年從此不須疑。
誰倚青樓,把謫仙長笛,數聲吹裂。一片乍零,千點還飛,正是雨晴時節。水晶簾外東風起,卷不盡、滿庭香雪,畫闌小,斜鋪亂飐,翠苔成纈。 裊裊余香未歇。空悵望音塵,兩眉愁切。翠袖淚干,粉額妝寒,此恨有誰同說。江南春信無痕跡,余情在、冷煙殘月。夢魂遠,蘭燈伴人易滅。
煙柳疏疏人悄悄,畫樓風外吹笙。倚欄聞喚小紅聲。熏香臨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來來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墻東畔小橋橫。起來花影下,扇子撲飛螢。
憶被金尊勸倒。燈下紅香圍繞。別后有誰憐,一任春殘鶯老。煩惱。煩惱。腸斷綠楊芳草。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