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讀正說終篇恭進謝恩感遇詩
帝祚隆三葉,仁風被九垠。泥金封禪后,汗簡典墳新。
祖訓敷皇極,奎星耀紫宸。儒家尊首志,文論歉前塵。
好生兵遂偃,崇儉俗還淳。傳寶參河洛,重光待圣神。
求講深?繹,退訪極咨詢。治紹堯稽古,歡諧舜事親。
披編茲有獲,徹卷豈辭頻。錫予恩波浹,榮華宴俎陳。
奏詩無杰句,拜手愧名臣。
帝祚隆三葉,仁風被九垠。泥金封禪后,汗簡典墳新。
祖訓敷皇極,奎星耀紫宸。儒家尊首志,文論歉前塵。
好生兵遂偃,崇儉俗還淳。傳寶參河洛,重光待圣神。
求講深?繹,退訪極咨詢。治紹堯稽古,歡諧舜事親。
披編茲有獲,徹卷豈辭頻。錫予恩波浹,榮華宴俎陳。
奏詩無杰句,拜手愧名臣。
帝王的福運已傳至第三代,仁愛的風氣覆蓋了整個天下。封禪大典后,史冊上的典籍有了新內容。祖宗的訓誡彰顯著帝王的準則,奎星在紫微星宮閃耀。儒家尊崇首要的志向,文章論述也覺得過去有所不足。帝王愛惜生靈讓戰事停止,崇尚節儉使風俗變得淳樸。傳國之寶可與河圖洛書相參,期待圣明君主帶來新的榮光。帝王深入探究經典尋求講解,退朝后還廣泛咨詢。治理國家繼承堯的敬天法祖,侍奉親人如同舜一樣和諧歡樂。翻閱典籍有所收獲,讀完篇章不辭辛勞多次研讀。帝王賞賜的恩澤深厚,榮耀的宴會擺上了豐盛的宴席。我寫詩沒有絕妙的句子,拱手拜謝自愧不能成為名臣。
帝祚:帝王的福運。三葉:三代。
仁風:仁愛的風氣。被:覆蓋。九垠:九州,天下。
泥金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等名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汗簡:史冊。典墳:《三墳》《五典》的并稱,后泛指各種書籍。
祖訓:祖宗的訓誡。敷:宣揚,彰顯。皇極:帝王統治的準則。
奎星:星宿名,傳說主文章。紫宸:皇宮。
好生:愛惜生靈。偃:停止。
崇儉:崇尚節儉。淳:淳樸。
傳寶:傳國之寶。參:參驗,參考。河洛:河圖洛書。
重光:比喻累世盛德,輝光相承。
?繹:抽引推求,探究。
錫予:賞賜。恩波:帝王的恩澤。浹:深入,遍及。
宴俎:宴會上的食器,代指宴會。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
此詩應是在帝王經筵講讀《正說》結束后創作。經筵是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在講讀結束后,臣子會進詩表達感恩等情感。當時國家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帝王重視文化經典的學習和傳承,詩人參與經筵講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帝王的統治和文化功績,表達感恩之情。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充滿對帝王的贊美。在文學史上雖藝術成就不突出,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臣子對帝王的態度。
生來原自少,老去更無多。雨灑南中雪,霜凌北地莎。繒?難妥帖,帽屋自嵯峨。卻被旁人笑,朝簪可奈何。
嬖孽開邊隙,羌胡恃釁端。天戈增照耀,國步向平安。騎吹春容遠,孤烽戰氣殘。妖星稍退舍,便覽老懷寬。
高齋寂寂俯清池,瓦鼎香浮十二時。天曉定回松下石,蘚痕青上布伽黎。
天上城開白玉京,仙曹列職侍金庭。行人半是從龍氣,載筆都憑躡鳳翎。鳷鵲西飛云渺渺,蓬萊東望海冥冥。道家自古無離別,唯誦空歌送使星。
膠輪迎我西郊去。冒著微微雨。可知人老未忘機。尚有雄心來看虎熊羆。入門領略圖中景。半日饒游興。閑攜鴛侶覓花叢。羨煞芙蓉枝上白頭翁。
噫。狩罷孤麟道又歧。蒼茫里,寥落爾安歸。
露坐南楹下,東城夜未央。上簾邀月影,移席趁荷香。病覺吟身瘦,眠愁客夢長。星河凈如練,因爾嘆殊鄉。
司空并鄉國,弱歲挹光儀。意義重相許,肝膽不復疑。名位日以崇,詎肯忘賤微。臨難力相拯,千里歸厚遺。縈紆枉川陸,為我解累羈。舉家脫虎口,相將返柴扉。深衷懷感激,不覺涕交頤。時情轉盼異,古道誰復持。祁奚免叔向,豈為平生私。高情激千古,流俗安足希。
青云李郭幾同舟,天祿曾經與校讎。長為故人愁歲晏,偶逢詞客盡風流。閒居落魄耽杯蟻,畏路關心羨海鷗。獨向交游仍意氣,感君疇昔脫吳鉤。
膺門桃李陰,蘭砌近清芬。不惜階前地,祇慚俗下文。筆懷蕭協律,才慕沈參軍。鴻雁東南急,饑鳴屬府君。
圓處圓還缺,缺處缺還圓。人爭看今日,月只是常年。南泉拂袖便行,鼓山拂袖歸眾。說甚衲僧門下,直是重處偏墜,薄處先穿。
龍門秋月影,茶屋白云泉。不與世人賞,瑤草自年年。上有天池水,松風舞淪漣。何當躡飛鳧,去采池中蓮。
旌旗十道出瀛州,上將于今到黑頭。已幸彤弓來細柳,復從黃石屬紆籌。長纓云擁山河動,甲帳霜寒瘴癘收。銅柱聲名君自許,漢家已肯吝封侯。
慚余生也晚,未能識君顏。宿秉川岳氣,時發胸臆山。澗壑自回互,溪林若縈環。云光映天色,秋葉舒錦斑。室中有揚子,向晚啟玄關。何如塵外侶,日夕相與還。悠悠個中意,未許落人寰。
鴻雪留縑素。自延秋、題襟月冷,俊游重補。歷劫湖山依然在,笛里光陰非故。恍再接、承平尊俎。振藻揚葩靈襟暢,但淺斟、任把浮名誤。差可慰,孤弦苦。旗亭舊價無人顧。剩依依、心魂相守,歲寒吟侶。跡熄詩亡尋常事,何況斷宮零羽。且掇拾、蘭荃墜緒。莫遣綠塵移滄海,暫容他、三兩閑鷗鷺。沉陸意,與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