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仁皇太后挽辭 其二
霜曉東朝路,鳴笳素葆飜。
龍輴菆禹穴,魚鑰閟堯門。
助奠風云合,纏哀海岳昏。
唯余慈儉寶,垂裕九重尊。
霜曉東朝路,鳴笳素葆飜。
龍輴菆禹穴,魚鑰閟堯門。
助奠風云合,纏哀海岳昏。
唯余慈儉寶,垂裕九重尊。
寒霜的早晨,前往東朝的路上,胡笳鳴響,白色的羽葆翻動。載著靈柩的喪車前往禹穴般的墓地,宮門緊閉。祭奠時風云匯聚,哀傷籠罩山海,天地昏暗。只留下皇太后仁慈節(jié)儉的美德,福澤后世君主。
東朝:指太后居住的地方。
鳴笳:吹奏胡笳,常用于喪儀。
素葆:白色的羽葆,喪儀所用。
龍輴(chūn):載運天子或后妃靈柩的車。
菆(zōu):聚土為墳。
禹穴:傳說中大禹的葬地,這里借指太后墓地。
魚鑰:魚形的鑰匙,這里指宮門鑰匙,閟(bì):關閉。
堯門:借指宮門。
助奠:指祭奠時的各種儀式和現象。
垂裕:為后人留下業(yè)績或名聲。
九重尊:指皇帝。
顯仁皇太后即韋賢妃,是宋高宗趙構生母。她去世后,朝臣們撰寫挽辭以表哀悼。此詩創(chuàng)作于顯仁皇太后去世之時,當時朝廷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皇太后的哀思。
這首挽辭主旨是哀悼顯仁皇太后,突出特點是營造了莊嚴肅穆、哀傷的氛圍,贊頌了皇太后的美德。在文學史上,這類挽辭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禮儀制度,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江邊秋日逢任子,大醉索詩吾欲狂。
為問山資何次第,祗余丹訣轉凄涼。
黃金范蠡曾辭祿,白首虞翻未信方。
千古浮云共歸意,曉風城郭水花香。
穆祖收英俊,斯人晚更成。
白頭真老監(jiān),褐服舊諸生。
仕國余波遠,儒鄉(xiāng)巨棟傾。
蒼蒼無處問,西望累吞聲。
彎環(huán)青徑斜,自是野僧家。
滿澗瀉巖液,插天排石牙。
爐寒余柏子,架靜落藤花。
記得逃兵日,門多貴客車。
溪石茸茸出,水泉滃滃懸。
銜杯仙洞頂,掛席客星邊。
古岸魚為市,窮鄉(xiāng)繭當田。
生涯著處有,奔走愧華巔。
但得無拘束,身輕處處仙。
清談煨芋夜,陳夢種花年。
水竇羊腸折,山籬麂眼編。
詩來正清絕,松下忽聞鵑。
我愛張公子,清言氣不低。
湖溝隨市轉,亭樹與城齊。
杯酒方花下,扁舟又水西。
祗愁騎馬滑,難惜錦障泥。
懷人路絕云歸海,避俗門深草蔽丘。
萬事漸消閑客夢,一生虛白少年頭。
山螀叫緩從除架,淮雁來多莫上樓。
近日鄰家有新釀,每逢詩伴得淹留。
云氣蓬萊閣,霜威獬豸冠。
躭書真柱下,執(zhí)法更臺端。
步驟三臺近,聲名七郡寒。
誰知階級禮,許為腐儒寬。
百年訪古此徘徊,更上山椒掃草萊。
一臠地腴胡馬瞰,數圍天險化龍開。
時聞營籍傳謠曲,誰見禪宮離劫灰。
李白不生王謝歇,西風日落鳳皇臺。
亂后交朋星散居,如君那得易親疏。
耐多但有客滿座,忙絕不令兒廢書。
萬里山河蓬鬢底,一春風雨杏花初。
閑身共遜耽詩老,野服枯藤得自如。
板屋驟喧飛白蟻,紙窗欲雨暗蒼蠅。
長勞井臼慚妻子,近絕音書惜友朋。
夜半苦吟堪泣鬼,日高甘寢祗輸僧。
意衰俗物何難敗,才薄天公卻未憎。
五馬天邊外,雙鳧海上翁。
白頭真避地,黃卷舊趨風。
歲月搜詩老,山林把酒同。
漂零誰得去,羨子逐飛鴻。
聞說西湖也自憐,君游更傍早春天。
六橋水暖初楊柳,三竺山深未杜鵑。
舊壁草生尋舊刻,新巖茶熟試新泉。
城中新友須相覓,西蜀遺儒解草玄。
臺屋深難暑,湖林近易風。
高歌送長日,醉眼睨涼空。
雀舌纖纖碧,雞頭淡淡紅。
行藏數子別,談笑一樽同。
江湖猶覺氣橫行,羽褐藤冠學養(yǎng)生。
掣肘累輕天與福,欺心戒重鬼司盟。
行收耕稼間勛業(yè),別有吟哦好性情。
祗恐蹊成似桃李,人來先識隠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