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有懷梁丈因和前韻以寄且約為明夜之集
晚來清蹕駐旌麾,月色分明徹四圍。
對景已欣群動息,仰天還覺眾星稀。
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從上苑歸。
況是升平時節近,一尊相屬且忘機。
晚來清蹕駐旌麾,月色分明徹四圍。
對景已欣群動息,仰天還覺眾星稀。
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從上苑歸。
況是升平時節近,一尊相屬且忘機。
傍晚帝王出行的車駕停歇,軍旗飄揚,月色明亮透徹四周。面對此景欣喜萬物安靜,仰望天空覺得眾星稀疏。如今踏上前往中原的道路,眼看春天就要從上林苑歸來。何況太平盛世即將來臨,舉起一杯酒相互勸飲,暫且忘卻世俗機心。
清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這里借指帝王出行的車駕。
旌麾:軍旗。
群動:指自然界各種生物的活動。
上苑:即上林苑,古代帝王的園林。
尊:同“樽”,酒杯。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況是升平時節近”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后逐漸走向和平的階段。詩人或許在跟隨帝王出行途中,看到寧靜的景象,對太平盛世充滿期待,由此創作此詩并寄給友人相約再聚。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太平的期盼和與友人相聚的愉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西漢十二帝,孝文最稱賢。百金惜人力,露臺草芊眠。千里卻駿骨,鸞旗影遷延。上林慎夫人,衣短無花鈿。細柳周將軍,不拜容櫜鞬。霸業固以盛,帝道或未全。賈生多謫宦,鄧通終鑄錢。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使我千古下,覽之一泫然。賴有佞倖傳,賢哉司馬遷。
鴛鴦水中禽,居常有定偶。行則共洲渚,棲不異淵藪。交頸情所私,和鳴氣相友。白頭不自嫌,彩翼戢左右。雄雌或失配,霜霰甘獨守。嗟哉羽毛類,賦性乃何厚!愿獻金閨女,繡作君子綬。人或違天常,翻為此禽丑。
我本老而好學,故隨真人東行。兩家并生才子,自然常聚德星。
西山烽火照邊城,殉國何人更請纓。知是濟南年少在,匣中長劍作龍鳴。
時雨沐芳甸,林木薦南薰。賢王肅命駕,廣道先清塵。奔走給眾役,呵護勞百神。山川本自嘉,徼塞須遠巡。前驅盡褒鄂,旁侍皆白申。豈惟耀威武,亦欲昭至仁。馳驅匪云邈,屬車無停輪。遙遙盼紅云,擬候廣漢濱。
我愛五禽言,味之殊有味。不唯由此知物情,更是分明見天意。大麥孰簸箕漏,傷時節,感農叟。麥飯孰即快活,祛顑頷,略契闊。提葫蘆沽美酒,繞山溪,占花柳。燒香撥火,愿言康且壽。不如歸去,莫饒舌,只合吞聲牢閉口。
衰病伶仃一老大,桃笙六尺傲朝晡。天公有意存吾道,瘧鬼無知害老軀。肝膽輪囷猶顧我,形容枯槁似非吾。有時怒見不平事,強起挑燈看湛盧。
湘竹簾開,猩紅毹展,低頭一拜盈盈。翩若驚鴻,不同嬌怯生生。眸回笑斂容光溢,答瓜年、款語聰明。證私盟。曉日高唐,可有云行。清談放浪官袍,弛向蕓香閣下,坐久妝成。故挽雛鬟,應存待字空名。衣裾雅麗環釵整,更無疑、大婦鐘情。育寧馨。定見明春,兩試啼聲。
宗藩百世鎮夷門,列郡分封合禮文。仙李盤根隨地盛,銀潢瀉?自天分。山川西去連秦晉,風教南來及汝墳。此去賢王思圣澤,千年職貢效殷勤。
星霣中庭夜已分,始知天欲喪斯文。導河猶有隨山跡,鑄鼎誰銘取日勛。四海故人空許劍,萬家歸馬舊從軍。東吳不是西州路,也學羊曇哭暮云。
幸無大任降諸身,樂做乾坤升斗民。曾怵飆風摧大地,應慚劫網漏微塵。位卑免累廟堂計,性淡何妨山水親。今日差堪稱蔗境,但開襟抱付天真。
行行日又西,息駕知何處。野店遠相招,耐可隨緣住。連床笑語喧,共酌新如故。入夢近家鄉,明日前山去。
驚傳星象傍吾廬,孺子能勤長者車。林竹選留詩句后,石苔開識履聲馀。先春麗藻爭思御,及暝玄言轉自舒。不獨馬曹堪拄笏,從他學士也焚魚。扳留一水元衣帶,惜別孤蟾似髻梳。為約把杯揮麈地,五陵車馬萬花初。
老隨云臥不朝天,空影長當木榻穿。便是繡衣傳詔下,空山且復伴龍眠。
迂倪戲于畫,簡到更清臞。名家百馀祀,所惜繼者無。況有沖淡篇,數語弁小圖。吳人助清玩,重價爭沽諸。后雖有學人,紛紛隨繁蕪。崔子彊我能,依樣求胡盧。墨澀不成運,林慚澗與俱。何敢希典刑,虎賁實區區。丑惡正欲裂,捲去不須臾。今夕秋燭下,載見眼模糊。妄意加潤色,泥涂還附涂。崔子豈不鑒,愛及屋上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