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閱偶成三首 其一
曉驅千騎出郊坰,極目江天萬里晴。
風入鼓鼙聲益壯,日烘旗幟色增明。
安邊雖是難忘戰,和眾由來在戢兵。
但愿從今烽燧息,早歸林下看升平。
曉驅千騎出郊坰,極目江天萬里晴。
風入鼓鼙聲益壯,日烘旗幟色增明。
安邊雖是難忘戰,和眾由來在戢兵。
但愿從今烽燧息,早歸林下看升平。
清晨我率領眾多騎兵馳出郊外,極目遠眺,江天遼闊萬里晴空。風吹動戰鼓聲音更加雄壯,陽光照耀旗幟顏色愈發鮮明。保衛邊疆雖不能忘記戰爭,但使眾人和睦向來在于止息兵戈。只希望從今以后烽火不再燃起,早日回到山林中觀看太平景象。
曉:清晨。
驅:率領。
郊坰(jiōng):郊外。
鼓鼙(pí):戰鼓。
安邊:保衛邊疆。
戢(jí)兵:止息兵戈。
烽燧:烽火,指戰爭。
林下:山林之中,指隱居之地。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詩人在邊疆任職或巡視時,看到邊疆的軍事活動和局勢有感而發。當時邊疆可能存在一定的戰事威脅,詩人一方面要履行保衛邊疆的職責,另一方面也深切渴望和平。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將保衛邊疆的責任與對和平的期盼相結合,體現出詩人的家國情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平的普遍愿望。
眼明忽見此亭新,公子詩成思入神。坐愛碧波千頃綠,夢回芳草一池春。每傾鸚鵡留佳客,欲采芙蓉寄遠人。燕子不來秋已暮,倚闌無語獨逡巡。
重陽未到便登高,萬里天風觸錦袍。山色湖光兼雨暝,詩懷酒思入秋豪。丹砂漫貯千年藥,白雪先嘗九月糕。北雁聯翩音信杳,懷人無語首頻搔。
織素塵機長寂寞,燎黃錦誥謾榮華。堪同絡秀書前史,誰為王符訪外家。華堂不洎千鐘養,荒壟空遺四尺封。愁絕狐貍潭畔路,不知更掃幾番松。當日封崇殊草創,末年付授絕悲哀。子孫記取吾翁語,斗酒單雞歲歲來。
文人情性武人裝,鬧帶花衫大羽囊。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鷹牽犬復還鄉。身穿通邑千人看,馬度秋原百鳥藏。莫向前途久留滯,吳姬釀酒待君嘗。
紫氣清秋駐玉宸,蒼生華夏頌經綸。三千劫外懸弧客,五十年中仗鉞人。文彩聲名符鸑鷟,丹青圖像照麒麟。崧高突兀生申后,誰復成周話降神。
何嘗高處覺清寒,夜熱無眠共倚欄。兒指天邊星似月,牽衣泥我向西看。
筑城筑城胡為哉,使君日夜憂賊來。賊來猶隔三百里,長驅南下無一跬。吏胥督役星火催,萬杵哀哀亙云起。賊來不來城且成,城下人語連哭聲。官言有錢雇汝筑,錢出自我無聊生。收取人心養民力,萬一猶能當盜賊。不然共守城者誰,解體一朝救何得。吾聞金湯生禍樞,為國不在城有無。君不見泉州閉門不納宋天子,當時有城乃如此。
別君如昨露幾團,垂珠不下俟君看。不惜翠筠含苦思,所悲霜節自涼寒。山中桂樹蟲幾食,荒園失伴枉相憶。眼外馳駒日就無,君如此意歸宜亟。
瀟瀟疏雨響殘除,壯士吹笳慘不舒。白玉帳寒鴛夢絕,蒲萄衾冷夜窗虛。碧雞祠下杜鵑叫,白帝城邊古木疏。海闊天高不知處,蓬萊何日候仙車。
咸東天險設重關,閃日旌旗虎豹閒。隘地黃河吞渭水,焱天白雪壓秦山。舊京想像千官入,馀恨逡巡六國還。滿眼非無棄繻者,寄言軍吏莫嗔顏。
石林迢遞輞川斜,積雨煙空見棗花。翠壁紅泉分鳥道,白云芳草半人家。木蘭柴口朝行藥,白石灘邊暮浣紗。纓冕向來真外事,欲從林叟問燒畬。
何處林塘好卜鄰,清江繞屋凈無塵。定巢新燕渾如客,汎渚輕鷗不避人。楊柳作花香勝雪,鱸魚上釣白于銀。春風無限滄浪意,欲向汀洲賦《采蘋》。
處世何殊夢里人,大千沙界幾回巡。萬緣盡處方為我,一念生時已是塵。幻境是誰從出沒,舌根何物辨甘辛。安心須到無心地,始契如來清凈身。
別家楊柳正依依,回首西風木葉飛。鄉夢已隨云北散,客心先逐雁南歸。三秋邊境仍烽火,九月征衫尚绤衣。莫向窮途嘆牢落,料應青眼故人稀。
拋梁北,柱石宛有擎天力。欲模此樣向諸方,?殺僧繇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