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出使 其二
驛騎骎骎犯露霜,定知遐俗喜生光。
千官弩矢迎郊外,百姓壺漿夾道旁。
要使遠謀安井邑,盡令諸將守封疆。
更將余力籌邊策,歸日收功坐廟堂。
驛騎骎骎犯露霜,定知遐俗喜生光。
千官弩矢迎郊外,百姓壺漿夾道旁。
要使遠謀安井邑,盡令諸將守封疆。
更將余力籌邊策,歸日收功坐廟堂。
驛馬快速奔馳,冒著霜露前行,我料想遠方異域定會因使者到來而增添光彩。眾多官員帶著弩箭在郊外迎接,百姓們提著酒漿夾道歡迎。使者要運用長遠謀略讓地方安定,讓將領們堅守邊疆。還要用余力籌劃邊防策略,歸來時就能在朝廷收獲功勞。
骎骎:馬跑得很快的樣子,這里形容驛騎疾馳。
遐俗:遠方的風俗,指遠方異域。
壺漿:提著酒漿。
井邑:城鎮、鄉村,泛指地方。
籌邊策:籌劃邊防的策略。
廟堂: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國家重視對外交往、希望穩定邊疆的時期。詩人可能是出于對國家事務的關心,對使者出使能促進邊疆穩定、國家發展寄予厚望。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使者出使能取得良好成效,維護邊疆穩定。其特點是場景描寫生動,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國家外交和邊防的關注。
簾影隔枇杷,學繡屏邊面半遮。忽唾殘絨羞暈頰,紅霞。一扣連環印碧紗。
聚散恨沙,別語分明記未差。道是莫隨飛絮去,天涯。化了浮萍又著花。
海上寒威迫,寰中戰氣酣。書來知病訊,詩好抵清談。世事誰消長,生涯歷苦甘。固園梅放未,醞釀一枝含。
生死何須念,輪回悟已真。登天能證佛,入地即為人。兜率罡風亂,恒沙劫火頻。祗今居畏壘,情話一酸辛。
放眼高臺上,風云孰主權?奇愁盤古劍,清淚墜春綿。叢桂能招隱,幽蘭任棄捐。蓬萊非樂土,何事去求仙。
自我歸閭里,關門避世知。魚潛青藻末,鳳老碧梧枝。同病情逾重,論交道莫歧。滔滔東去水,坐待種桑時。
十里平波碧似油,
一帆風好送輕舟。
悠然獨倚篷窗望,
貪看青山不掉頭。
雨過山城日又西,
西風一陣木犀開。
莫將心事憑秋雁,
恐帶邊愁入夢來。
武城三載促公歸,
自合班行列禁闈。
計幕暫參知有在,
野夫曾此便橫飛。
不斷檐前雨,無聊酒自斟。
故人千里隔,秋思一鐙深。
山果經風落,階蛩入夜吟。
天涯同獨寐,凄絕此時心。
月露才華錦繡章,
麟經家學獨誇長。
笑談鏖戰聯三捷,
此是男兒立志強。
蒸裹前朝設,迎得玄冥節。口脂面藥,恩光遠,空悲切。
念東梁詞賦,惟有鄒枚絕。筆吐花、庭樹不斷兔園雪。
對四壁僵臥,歌一闋。看浮生內,能逢多少風月。
且莫耽清酒,但許烹茶啜。縱妓圍成陣,不若慕彈鋏。
五陵游俠地,春曉獨徘徊。
御柳層煙散,金堤一騎回。
晴云飛碣石,殘雪照燕臺。
十載周南客,公車此復來。
歲星為方朔,爰侍漢廷中。
詼諧非謬理,諷諫懷至忠。
西游見金母,東涉逢木公。
歸獻天子壽,身與道相從。
恥為入海客,蕩漾無所終。
極目巖疆萬里平,披圖鐙底塞霜清。
摩天雪嶺春無草,伏地黃河夜有聲。
禿發窮廬煙縹緲,烏斯朝貢路分明。
九重若訪安邊策,循吏由來勝甲兵。
解舞腰肢解語聲,
伯勞相背兩輕盈。
將軍若愛封侯相,
正待金門甲第成。
僅從乾道歲,重創越王臺。粉榜猶馀墨,丹楹已上煤。舊游人欲厭,今日我方來。老范碑無恙,從頭讀一回。
乙巳中元日,乾坤半月秋。危臺掀突兀,老頭攪颼飗。北客眼生處,南方天盡頭。海槎乘興去,咫尺是瀛洲。
學道辭家早,聞名見面遲。不緣通俗姓,那識是親知。
梓里交三世,桑門晤一時。幸逢蓮社約,相與話心期。
誓與忘年友,從今密往還。肝腸存出世,風雅在名山。
許我靈洲住,松云共掩關。君平殊寂寞,衰老欲投閒。
才與文通盡,慚將擬惠休。瑤華勞折贈,引羽莫能酬。
留滯花田畔,相思郁水頭。夢魂中路阻,煙雨石門秋。
認參差茅屋,宛轉疏籬,村小畫秋意。喚酒邀鄰話,斜陽淡,低棚同認晴翠。
懶蟾瀉水,漸數叢、香霧篩碎。恁重看、瓠葉蕭疏處,自橫臥煙際。
黃竹依墻扶起。似舊藤零落,芳架垂紫。休問相思約,江南路、西風都換花事。
露華暗洗。待夜涼、羅袖新試。怕霜印柴門,蛩語斷夢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