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守重陽出城韻
曉從千騎越重闉,軋軋籃輿渡古津。
萬疊青山煙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
笑攜紅袖尋蓮社,醉折黃花上葛巾。
此會從今成故事,他年應記座中人。
曉從千騎越重闉,軋軋籃輿渡古津。
萬疊青山煙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
笑攜紅袖尋蓮社,醉折黃花上葛巾。
此會從今成故事,他年應記座中人。
清晨跟隨眾多人馬越過重重城門,乘坐著軋軋作響的竹轎渡過古老的渡口。連綿起伏的青山被漠漠煙霧籠罩,一條寒溪中石頭清晰可見。笑著攜著美人去尋訪蓮社,醉意中折下黃菊插在頭巾上。這次聚會從此成為往事,來年應該會記起在座的人。
千騎:形容跟隨的人馬眾多。
重闉:重重城門。
籃輿:竹轎。
古津:古老的渡口。
漠漠:煙霧彌漫的樣子。
粼粼:形容石頭清澈可見。
紅袖:指代美人。
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創立的佛教結社。這里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黃花:菊花。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頭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重陽出城韻”可知,是在重陽節這一天,詩人跟隨許守出城游玩時所作。當時可能正值秋高氣爽,文人雅士們借此佳節出游聚會,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重陽節出城聚會的經歷。其特點是寫景與敘事結合,描繪出秋日美景和聚會的歡樂。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貌。
畹中有幽蘭,風露飽清抱。含章不求聞,坐見九秋老。夫君日已遠,佩飾為誰好。何如斂馀芳,山林養枯槁。
平生空四海,紅紫委如塵。梅處生新敬,寧非具限人。
我土綿綿,孰匪疆理。惟時幽都,匪曰隃只。滌哉艮月,朔風其同。曷阻曷深,其亦來降。
草綠新晴試馬牙,湖邊水氣一村蛙。此行真入參寥句,五月臨平看藕花。
三更時有炮槍聲,隱約聞來左北城。國難期中年又過,愁柴愁米受虛驚。
昨日江風大放顛,六花成陣月明前。三漿錯擬天人供,一飯真逢地主賢。郢里寒光飛白苧,河陽春色弄朱弦。殷勤為訊文園客,可是登臺作賦年。
小樓花簇鈿山低,金雉雙來蹋馬齊。誇向傍人能彩戲,朝來贏得鷺鷥犀。
兩人對酌山花開,青天露坐始此回。嗟我與君皆老矣,且盡尊前有限杯。
天機深遠。不遇真仙爭得見。欲下工夫。須是先尋偃月爐。抽添運用。火候不明□妄動。毫發才差。只恐靈根□□芽。
四山合處一門開,雪浪掀天不盡來。船過此間都賀喜,明朝便可到南臺。
顛倒顛,顛倒顛,新婦騎驢阿家牽。便恁么,太無端,回頭不覺布衫穿。
王化煥猗盛江漢,叔運煽猗人倫亂。一德彥猗昭世典,情莫轉猗天質善。楚澤湎猗云木偃,煒斯囝猗日星建。
振鐸看君去,離筵惜袂分。人才重江右,名譽擅休文。秋夜聽山雨,春風采澗芹。草玄揚子寂,傳業鄭生勤。圣世寧遺士,旌書會出群。未應虛歲月,遲子有奇聞。
春樓珠箔捲東風,幾度偷彈淚粉紅。艷質豈期黃壤隔,香魂應逐綵云空。解將遺事留身后,盡忘前言在耳中。杏蕊梅花俱一夢,悠悠深恨鎖幽宮。
摽梅其實七,此特損其三。風賦久不作,有詩誰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