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汪倫:李白的朋友。
將欲行:正準備離開。
踏歌:一種民間歌調,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
不及:不如。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 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好友,他寫信邀請李白來游玩,李白到后受到汪倫熱情款待,臨走時汪倫踏歌送行,李白深受感動,便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其特點是將抽象的友情形象化,以生動的語言和巧妙的手法抒發情感。它是李白贈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在文學史上廣為流傳,體現了李白詩歌自然率真的風格。
金蘭之猗猗兮。寫我心以貽兮。聊與子同歸兮。
寒翠凋零剩舊園,可堪回首憶師門。書留卷軸歸灰燼,花放芙蓉有淚痕。東望已無夫子宅,西歸空泣杜鵑魂。白頭立雪成虛夢,相見除非是九原。
結廬當遙岑,愛此山境寂。展開明月光,幻作流霞壁。壁上疊梅花,壁下飛香雪。泠然小有天,洵矣眾香國。香留妃子名,花灑明賢筆。名以還山靈,筆以表山骨。幽人物外緣,今古妙吻合。造化已在手,香色俱陳跡。相對兩忘言,寒光淩太乙。
在德不在險,舟中為敵國。復思牧民計,毋以防民舌。舌或可能鉗,腹誹安能絕。峻刑油滅火,三赦一何悅。古風蕩吾胸,古事泣吾血。
圓照旌幢望欲遮,我來空自問袈裟。?■寂寞香花冷,幾杵疏鐘撞晚霞。
探春行覓羽人家,洞里仙挑未著花。一段閒情杯酒外,山童能供竹間茶。
金船無酒亦微醺,詩草零星懶不焚。欲海擘開渾是幻,心潭擲破自成文。茫茫燕北時聽雨,寂寂江南一嘯云。未放靈槎侵碧落,朱弦已向夢中聞。
窗戶深沈晝不開,鳳凰時下九層臺。月明夜靜聞環佩,知有霓旌羽扇來。
荒煙寒雨暮山重,草木冥冥但有風。二十四年三往返,一身多在百憂中。
隴頭人未來,江南春幾許?惆悵玉簫聲,吹落胭脂雨。
萬玉峰頭自在春,暖云晴雨為誰貧。誰知別樣風花手,只屬粗衣淡蕩人。芳草漫同康樂夢,野花羞傍紫陽巾。即呼猿鶴留君住,莫問東家更買鄰。
市隱揚云宅,風流賀監年。清歌停座上,紫氣落尊前。詞賦誰爭長,嬋娟卻自憐。金門沉陸久,那識是神仙。
溪陰老云衲,乞食過前村。薄暮疲筇笠,空山聞扣門。
此邦幸小稔,竊祿似有緣。出門見流民,令我心惻然。十十復五五,乞食相后先。有男方呱呱,中道甘棄捐。誰無父母心,其勢難兩全。況遭疫癘苦,十病無一痊。死者相枕籍,活者難久延。彼哉萬錢箸,所厭皆肥鮮。餓骨半王孫,汝食能下咽。嗟嗟吾赤子,斯食寄之天。似聞齊魯郊,斗粟價十千。
鑿翠牽蘿結小亭,丹泉落澗作琴聲。晚涼騎馬溪南去,更看前山幾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