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王浚川海上雜歌九首 其四
方丈瀛洲一水傍,層城懸圃羽人鄉。青云不散三花樹,丹露長零五色漿。
方丈瀛洲一水傍,層城懸圃羽人鄉。青云不散三花樹,丹露長零五色漿。
鄉里衣冠后,如君豈乏賢。分符初一命,飛舄已三遷。
綠鬢神明宰,丹心日月懸。海波長愿息,澤為圣人宣。
薄海三年愛,窮檐萬戶春。福星隨地遠,膏雨應時新。
治行推高等,朝恩異眾倫。臺垣虛席久,遲爾對楓宸。
雖云鉤二府,終未到頭聽。
密勿多中赤,淹留了汗青。
讒能離主眷,史果有天刑。
太息崇儒世,申公不在廷。
客子掛征帆,秋風正隕黃。
英英天外云,零零草下霜。
悠悠送遠情,汪汪江水長。
相逢恨已晚,匆匆又離觴。
慷慨復慷慨,臨流欲搴裳。
愿言各努力,庶以慰同方。
將入黃昏枕倍寒。銀漢指闌干。半輪淡月,一行鳴雁,云老霜殘。
憑著飄英風自掃,小院掩雙镮。離情難鎖,迢迢江水,何處關山。
兩載川衡轉運功,今朝又掛布帆東。
鹥鳧野岸瀰瀰水,禾黍秋原淅淅風。
高鳥獨歸殘照外,晚山半入亂云中。
淡然心事憑誰識,一笑吟成意未窮。
我夢黃山五十年,黃山夢我亦當然。畫圖幾識春風面,文字曾參筆底禪。
我昔曾見梅瞿山,遺貌取神棄俗眼。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兩峰間。
古松蟠屈如臥龍,欲待云雨飛上天。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筆長留后人參。
又有山僧名石濤,元氣淋漓筆如椽。縱橫捭闔不可擋,變幻莫測如云煙。
我昔見其山水幛,懸之壁間氣森然。此畫至今不能忘,閉目如對山人顏。
又復見其湯池圖,吟詩欲上蓮峰巔。此翁一去五百載,巨名長令后人憐。
近代畫黃欲數誰,舉世皆知黃黃山。賓老用筆如錐沙,瘦硬干枯透紙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間。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賞黃畫難更難。
豈知山靈現神處,正在雨后夕照清風明月間。虹叟看山九十載,得此真意誠難哉。
可惜世人都不識,令人千載發浩嘆。當今畫黃誰第一,毗陵老人劉海粟。
九上黃山氣如虹,巨筆掃出天都峰。潑墨潑彩皆隨意,筆墨已同造化工。
最難風雨雷電日,此老竟在最高峰。鋪紙揮毫和雨點,煙云飛入畫圖中。
忽見虬龍欲騰去,卻是海老走筆潑墨所畫之古松。我對此老欽且佩,縱橫今古無與對。
千年育秀誰之功,自是黃山七十二奇峰。我今游黃第五回,冒雨直上鯽魚背。
天公憐我癡且頑,頓開笑顏掃陰霾。蓮峰露出半面妝,耕耘、玉屏肅相待。
四顧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飄渺間。次日復登蓮花峰,極目欲盡東海東。
蒼山萬重皆錦繡,青天削出瘦芙蓉。游山歸過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煙云。
清風故人不期遇,相視而笑莫逆心。海翁命我題新圖,揮毫我亦膽氣粗。
題罷擲筆仰天笑,世間癡人翁與我。千載此會難再得,惟恐天風海雨吹去無蹤跡。
歸來濡墨不暇思,走筆吟此黃山詩。憶昔米顛只拜石,我與海老卻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筆,畫取雙癡拜山圖,留此驚世駭俗之奇跡。
惆悵桓家作馬曹,渴來枉自憶松醪。
雨添秋汛濤聲大,月近黃河露氣高。
笳鼓半城吹斷雁,星辰午夜逼征袍。
涼天辜負文衾滑,歸計年年折大刀。
古松奇石水潺潺,
小小茅庵一兩間。
野性自知難適俗,
山林僻處且偷閒。
九月到盤洲,華發驚霜葉。
緩步繞東籬,香蕊金重疊。
橘綠又橙黃,四老相迎接。
好處不宜休,莫放清尊歇。
滑簟橫陳金帶枕。春夢窄、見日高還寢。
蜃窗過雨蘋飆迅,被萬荷喧醒。
才傍圓冰勻媚粉。因郎勸、又中卯酒,瞢騰難定。
翠幬重展,任蟬云不整。
何事不可為,乃妄學堯舜。功高國愈危,權重主亦震。九錫書方來,三讓表已定。天子愿避賢,群公競勸進。太常具禮儀,太史奏瑞應。于是高筑壇,威儀一何盛。曰皇帝臣某,謹以元牡請。神器無久曠,天位宜早正。臣敢執小節,而久稽大命。乃召故君來,朕命爾其聽。庸建爾上公,往哉罔勿敬。無何讓王薨,乃以天子贈。車駕自臨送,震悼若弗勝。嗚呼將誰欺,欺天天不信。唐宋均爾爾,吾無責魏晉。
何事不可為,乃妄學孔孟。雕蟲揚子云,晚年忽自病。太玄擬周易,法言擬魯論。遂令文中子,妄以圣自任。門亦四科分,經亦六藝定。黎丘偽可疑,荊楚僭孰甚。要是古人拙,事事若符印。后世則不然,其技又有進。鑿空講理學,聚徒談性命。漢庸盡吐棄,佛老或借徑。就中又區別,問學輿德性。小儒聞而慕,支派日以盛。語錄繁于經,道統尊于圣。嗚呼諸先生,所學非不正。當思漆雕開,吾斯未能信。
妖氛突起海城邊,海上氛迷山上連。
梟鳥癡思巢據地,鯨魚妄想網疏天。
七旬鎖住三軍堞,百戰焚燒八面煙。
義憤同仇民力并,云梯搖撼任狂顛。
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觸損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
溪山得意竟忘歸,歲月飄零兩鬢稀。祇有裴回與搜句,老無筆力愧傳衣。
溪山雖好政須人,終日倀倀此水濱。試并欄干一回首,祇馀鷗鳥似相親。
幼小勤書懶出門,
春風花柳自村村。
芳心不被笙歌引,
時把唐虞子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