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夾漈草堂 其二
堂后施柴堂上燒,柴門終日似無聊。
蓼蟲不解知辛苦,松鶴何能慰寂寥。
述作還驚心力盡,吟哦早覺鬢毛雕。
布衣蔬食隨天性,休訝巢由不見堯。
堂后施柴堂上燒,柴門終日似無聊。
蓼蟲不解知辛苦,松鶴何能慰寂寥。
述作還驚心力盡,吟哦早覺鬢毛雕。
布衣蔬食隨天性,休訝巢由不見堯。
堂后堆放的柴禾在堂上燃燒,柴門整日顯得冷冷清清。蓼蟲不懂得生活的辛苦,松鶴又怎能慰藉人的寂寥。著書立說讓人驚訝心力已經耗盡,吟詩誦讀早發覺兩鬢毛發稀疏。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飯是順應天性,不要驚訝像巢父、許由那樣的隱士不見堯帝。
施柴:堆放的柴禾。
蓼蟲:生活在蓼草上的蟲子,這里比喻見識短淺、安于現狀的人。
雕:通“凋”,稀疏。
布衣蔬食:穿粗布衣服,吃素食,形容生活儉樸。
巢由:巢父和許由,都是古代的隱士,傳說堯要把君位讓給他們,他們都拒絕了。
夾漈草堂是南宋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的地方。鄭樵一生不應科舉,隱居山林,專心著述。此詩可能創作于他隱居期間,當時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術研究,面對生活的清苦和外界的不理解,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自我、安于淡泊的志向。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質樸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展現出詩人清苦卻又堅定的生活態度。在文學史上,此詩反映了古代文人不慕名利、追求學術的精神。
長夜迢迢,落葉蕭蕭。紙窗兒、不住風敲。茶溫煙冷,爐暗香消。正小庭空,雙扉掩,一燈挑。愁也難拋,夢也難招。擁寒衾、睡也無聊。凄涼景況,齊作今宵。有漏聲沉,鈴聲苦,雁聲高。
只游玉峽并三峽,未到簾泉與疊泉。少日躋攀今老矣,且隨筋力度殘年。
擪笛何人對月明,東風吹起舊心情。當年按曲思鄉井,此日聞聲憶友生。梅正開時詩共詠,柳經折后歲頻更。欲從夢里尋南國,調急音凄夢不成。
落日催征棹,相看涕泗流。迎風牽翠袂,何日問歸舟。杜宇豈無意,浮云不自由。含情耿不語,腸斷下汀洲。
驅車一以疾,相見何遲遲。思君平昔意,不似薄情兒。江上望歸棹,君歸未有期。試看圓缺月,是儂斷腸時。
霓虹城市眼迷離,綠女紅男輕步移。美景良辰看不厭,五光十色滿街披。
百丈蒼山倚暮寒,仙源無路欲通難。晚來過雨添飛瀑,只好幽人隔岸看。天外青山半有無,江流萬里月明孤。夜深偶感曹瞞跡,卻被傍人作畫圖。
潮漲復潮退,盈縮痕常存。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瓊臺名字,其文章經濟,婦孺皆識。事業早承賢母訓,移孝作忠王國。位備三孤,峰連五老,福更能消得。曲江同溯,嶺南人物生色。堪嘆異代蕭條,遺容尚在,保守誰家力。磁碗玉簪牙笏好,手澤依然無失。禮樂云亡,衣冠成古,不道如今日。西山真學,后來留此矜式。
一分殘酒霞,兩點愁蛾暈。羅幕夜猶寒,玉枕春先困。心情剪彩慵,時節燒燈近。見少別離多,還有人堪恨。
雍門冠佩肅,列禁羽林長。貔貅環細柳,龍馬出長楊。鶯歌逐鼓吹,花雨亂衣香。簪毫預清宴,還擬侍承光。
何州無戰爭,閩粵禍未銷。或言殺子因,厲氣由此招。蠻陬地瘠狹,世業患不饒。生女奩分貲,生男野分苗。往往衣冠門,繼嗣無雙髫。前知飲啄定,妄以人力僥。三綱既自絕,馀澤豈更遙。王化久淘漉,刑章亦昭昭。那無舐犢慈,恩勤愧鴟鸮。冤報且勿論,茲義古所標。
生平臭味澹如云,老少忘懷獨有君。節近重陽人去也,黃花相對憶清芬。鍛灶攜琴性詎馴,鄭虔粉繪卻嫌貧。多情獨有蘇司業,風雨寒氈念故人。離亭楊柳不堪攀,送別城南夕照間。未識行旌何此指,愁予把酒唱陽關。話到瑤京路八千,蓬瀛他日望登仙。移情最是銷魂曲,煙水芒芒各一天。
不見江東弟,難招病客魂。鸰原荒宿草,鬼物傍黃昏。牢落官軍速,沉埋日月奔。風吹紫荊樹,愁絕更堪論。兄弟分離苦,窮愁豈有寬。生涯相汨沒,吾道屬艱難。世路雖多梗,關山空自寒。入簾殘月影,雙照淚痕乾。
雪馀連雨滿城泥,喝道宵行萬馬蹄。昨夜隔年書未點,瓶梅燈畔一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