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牟鎮孔明八陣圖
我稽八陣圖,規模載方冊。
朅來鎮西蜀,夔門觀疊石。
賦詩有數字,字字究來歷。
進涉漢州西,彌牟鎮之北。
平原列堆阜,灘石同一式。
細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為谷,灘石存遺跡。
江海變桑田,平原猶可覓。
故今兩處存,千載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當有智者識。
我稽八陣圖,規模載方冊。
朅來鎮西蜀,夔門觀疊石。
賦詩有數字,字字究來歷。
進涉漢州西,彌牟鎮之北。
平原列堆阜,灘石同一式。
細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為谷,灘石存遺跡。
江海變桑田,平原猶可覓。
故今兩處存,千載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當有智者識。
我查考八陣圖,其規模記載在典籍中。我來到西蜀任職,在夔門觀看疊石擺成的八陣圖。我曾賦詩數句,每個字都探究其來歷。我繼續前行到漢州西邊,彌牟鎮的北面。平原上排列著小土堆,和夔門灘石擺成的八陣圖樣式相同。仔細思索創作者的意圖,孔明有深遠的謀略。高岸或許會變為深谷,但灘石還留存著遺跡。江海會變成桑田,在平原上仍可尋覓到八陣圖的蹤跡。所以如今夔門和彌牟鎮兩處都有八陣圖留存,歷經千年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再次吟詩寫成此篇,應當會有智者能領會其中之意。
稽:查考。
方冊:典籍。
朅來:前來,來到。
夔門:在今重慶奉節東,瞿塘峽西口。
進涉:繼續前行。
堆阜:小土堆。
深策:深遠的謀略。
高岸為谷: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比喻世事變遷。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任職西蜀期間,有機會前往夔門和彌牟鎮觀看八陣圖遺跡。八陣圖是諸葛亮的軍事創造,詩人在觀看過程中,對孔明的智慧和謀略深感敬佩,同時也感慨于歷史的變遷,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孔明的敬仰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敘述、議論與抒情相結合,通過對八陣圖遺跡的描寫和思考,展現出歷史文化的傳承。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也為后人了解八陣圖和詩人對歷史的感悟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平壤忠魂骨未收,花門戰血在兜鍪。傷心一死酬恩日,已報降幡立戍樓。
西風颯颯桂林秋,萬疊云山舜洞幽。 曉氣沉崖秋色冷,涼飆吹樹桂香浮。 輕搖斑竹江頭恨,遠送蒼梧天外愁。 一旦薰風隨律變,露華山色滿南州。
西山岌岌倚層霄,爽氣恒多瘴氣消。 誰道閩中無雨雪,年年絕頂見瓊瑤。
玉邑東南第一峰,铦錐穎脫亂山中。 夕陽影里分明見,五色文章耀筆鋒。
水過云津勢漸平,雙溪滙作劍溪清。 漁舟往來無人見,隔竹時聞欸乃聲。
何處棲真遠世紛,五華高頂絕人氛。 仙翁自有餐霞法,謾使人間望彩云。
翠屏山下雨霏霏,云掩岡巒草樹微。 一段丹青誰解寫,畫家惟有米元暉。
一毛不拔管城子,冷眼相看石丈人。 急性陳玄楮居士,未分皂白也生嗔。
茶薌從臾訪棲真,闖戶蔫紅絕可人。 不逐群芳更代謝,一生享用四時春。
孝享云畢,惟徹有章。云感玄羽,風凄素商。 瞻望神座,祗戀匪遑。禮終樂闋,肅雍鏘鏘。
春闈帝念主生成,長慶公聞兩歲名。有蘊赤心分雨露, 無私和氣浹寰瀛。龍門乍出難勝幸,鴛侶先行是最榮。 遙仰高峰看白雪,多慚屬和意屏營。
水禽沙鳥自相呼,遠近云山半有無。 一葉扁舟兩三客,載將煙雨過西湖。
獨倚東風有所思,霜紈小帖寫唐詩。 多情欲為秋娘賦,老卻江南杜牧之。
括蒼山上云,山好云亦好。 可憐山下僧,看云不知老。
岸柳陰陰躍錦鱗。并湖蓮子恰嘗新。誰教故歲應官去,會老堂中少個人。歸未久,意彌新。吹香不斷酒傾銀。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見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