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墊江先作詩寄郝令君蒙老
盛家山前古雀籬,寒煙冷雨別君時。
后來空作相逢夢,此處端成一笑期。
已聽歌謠增喜樂,未聞謦咳祇飛馳。
急須倒屣迎徐孺,一榻高懸更為誰。
盛家山前古雀籬,寒煙冷雨別君時。
后來空作相逢夢,此處端成一笑期。
已聽歌謠增喜樂,未聞謦咳祇飛馳。
急須倒屣迎徐孺,一榻高懸更為誰。
在盛家山前古老的雀籬旁,寒煙冷雨中與您分別。后來只能在夢中與您相逢,而在此處真的達成了相聚歡笑的約定。我已聽聞百姓對您的歌謠,心中增添了許多喜樂,還沒聽到您的聲音,心就已飛馳而去。您應像東漢陳蕃倒屣迎接徐孺子一樣迎接我,那高懸的一榻又是為誰準備呢?
雀籬:用荊棘編成的籬笆。
謦咳:咳嗽聲,引申為言談、談吐。
倒屣迎徐孺:東漢陳蕃敬重徐孺子,平時不接待賓客,只有徐孺子來才特設一榻,徐孺子走后就把榻懸起。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形容熱情迎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前往墊江,在到達之前作詩寄給當地縣令郝蒙老。當時郝蒙老可能在當地有一定政績,受到百姓愛戴,詩人聽聞后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期待相聚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期待相逢。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
天上端花散不收,溫溫葉氣浹皇州。橫溪月澹梅宜臘,平野風閒麥有秋。清興雅高東武會,孤吟誰似灞陵游。西山玉立三千丈,好句都輸趙倚樓。
芡槃平羃水,雁喙飽吞風。剖蚌珠驚坐,清談拳屢空。
秋深客棹倚吳頭,喜見江鄉素月浮。水墨畫成洲渚遠,神仙宅盡水云幽。心閒最與趣相會,句拙常憐景莫收。多少樓臺羅綺席,未知真是賞中秋。
昔聞陸大夫,聲譽傾西都。詩書牖明主,將相欽良圖。解橐庭下散,擊鮮里中娛。本期樂當年,寧復憂妻孥。名位不可常,多財還自愚。惜哉絳灌徒,功成何區區。
曲闌矮幾坐晴波,柿子胡桃落葉多。為愛城西好風景,相期一日一來過。
余生不偶世,塊處空山久。木末出岑樓,青旻一揮手。高云翳我裾,明月入我牖。坐見松樹陰,群然麋鹿走。鄭真谷口鋤,梁鴻廡下臼。外是無長物,留巾漉美酒。
家惟經籍富,數世坐丘園。善樂承先訓,心清味道言。穿林無曲徑,引水得澄源。旦暮悠然處,南山正對門。
笳鼓城頭月五更,邊陲何日罷論兵。已聞膽落西羌戍,應是人傳小范名。
地分南海半,城跨北山多。縣有神明佐,人傳豈弟歌。柳陰含日冷,花氣入風和。春酒公堂少,清如冰雪何。
風肅園陵樹,霜天戰角悲。后湖衰草色,空對漢官儀。辛苦趨朝日,羈危扈圣時。江都千萬舸,老淚不禁垂。
帝鄉憂桂玉,旅食歲將淹。疏雨涼侵簟,微霜冷撲簾。夢歸湖水闊,腸斷海山尖。見說兒童輩,年來學步蟾。
蘭質蕙心何所在,風魂云魄去難招。子規叫斷黃昏月,疑是佳人恨未消。
青鞋布衲法僧裝,卻憶當年忝雁行。今日相逢重相笑,直須指點過當陽。
窗紗云影作梅霖,冷蕊香凝案上琴。幾日生疏弦上手,愁來無地著春心。
不許黃鸝低弄。心與濕云爭重。柳色改軍容,夜夜沙場遙夢。誰共。誰共。打破春愁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