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大諫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趙左司 其四
安穩甌閩路,介居天一方。
雙旌誰出守,八郡莫如漳。
日月中天近,風霜去路長。
相知惟白首,端冕拜清光。
安穩甌閩路,介居天一方。
雙旌誰出守,八郡莫如漳。
日月中天近,風霜去路長。
相知惟白首,端冕拜清光。
甌閩的道路安穩,它地處天的一方。是誰持雙旌出任太守呢,八郡之中沒有比得上漳州的。日月高懸,離天的中央很近,而你此去路途風霜漫漫很漫長。相互了解的只有我們這些白發之人,我端正冠冕拜謁你清朗的風采。
甌閩:古代地區名,大致指福建、浙江部分地區。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后也泛指高官之儀仗,這里指劉大諫出任太守。
八郡:泛指福建一帶的多個州郡。
中天:天的中央。
端冕:端正冠冕,是恭敬的姿態。
清光:清朗的風采,這里指劉大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劉大諫要赴漳州出任太守,詩人寫詩相送。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福建地區在行政區劃上有多個州郡,政治格局相對穩定。詩人與劉大諫可能是相交多年的老友,對其此次赴任既有祝福也有關切。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劉大諫赴漳州任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交贈別文化和地域情況。
秋風動邊塞,木葉下庭幃。織就機中素,裁為萬里衣。憂沉絲緒短,淚漬線痕稀。君體應如昔,妾容今已非。
玉流本自直,屈曲隨城陴。如玉人何在,年年流玉澌。
四十九年貧賤身。何嘗妄憶洛陽春。燕支淡掃太輕勻。無夢邯鄲春意淺,清歡為畫得相親。花開將爾作夫人。
十年論道坐黃扉,多少文章上袞衣。綠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歸。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實兒童事已非。愁絕兩知亭外竹,聲聲蕭瑟倚斜暉。
靈宮初雨馀,散策步幽徑。深樾不見人,微風度疏磬。心閑偶無事,虛極自生聽。時復靜中喧,歸禽暮爭暝。
飛瀑來從小雁蕩,靈源頗類大龍湫。矩羅尊者不須占,乞與山翁取次游。
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緣。避兵徑度吾豈忍,欲雨還休神所憐。世亂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覺水潺湲。非無拄杖終傷老,負此名山四十年。
馳波斗艦疾輕鴻,歌鼓喧天保歲豐。直面北風吹雨過,卷簾斜日照樓紅。吳兒戲水用長技,太守行春如醉翁。社稷中興豈無日,群魚躍水正飛空。
一雷驚起籜龍兒,戢戢滿山人未知。急喚蒼頭斸煙雨,明朝吹作碧參差。夢和殘月兩朦朧,饒舌幽禽苦喚儂。若說五更春睡好,絕勝騎馬火城中。
江南隱者人不識,沈東林勝杜樊川。云深樹老空山里,日暮舟橫野渡邊。繞屋苧長迷曲徑,當門花落就流泉。一藤來果敲詩約,坐斷爐頭榾柮煙。
寒梅欲放雨如絲,握手前途話別時。乞食獨尋朝爨去,投林偏向暮云遲。鴻冥一舉歸天路,烏鵲南飛繞樹枝。他日青山投老去,虎溪松月更相期。
野政老人隱者流,清溪繞屋似愚溝。自編蒲葉作素簡,時瀉松花洗玉舟。仲連未遽蹈東海,孺子還復棲南州。別來清事想不廢,詩成應畫李營丘。
隔溪微送響,一一入徘徊。聲向靜中得,客從何處來。谷兼山屐應,路帶楚吟回。漸覺過橋疾,多應落日催。
月分圓影委金波,峰面無塵瑩不磨。應是飛仙梳洗處,碧臺青綬掛云蘿。
萬里秋云盡,天空只客星。光含明月冷,影人絳河冥。雙瀑為長帶,千峰是翠屏。臨風一舒嘯,冉冉下仙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