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
惹草熒熒熖,隨風烈烈聲。
欲臨橫澗斷,忽上晚風明。
踸踔無潛跡,蒙茸有怒生。
尚余飛燼煖,培耔及春耕。
惹草熒熒熖,隨風烈烈聲。
欲臨橫澗斷,忽上晚風明。
踸踔無潛跡,蒙茸有怒生。
尚余飛燼煖,培耔及春耕。
燃燒雜草火焰閃爍,火勢隨風呼呼作響。本想被橫澗阻斷,卻在晚風中更明亮。火勢蔓延無物可藏,雜草雖被燒卻仍有生機。還留著燃燒后的余溫,正好用來春耕施肥。
熒熒熖:火焰閃爍的樣子。
烈烈聲:火勢猛烈發出的聲音。
踸踔:跳躍、蔓延。
蒙茸:草木茂盛的樣子。
飛燼:燃燒后的灰燼。
培耔:給植物根部培土施肥。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參與農事活動時期。在古代,燒荒是常見的農事操作,可利用灰燼為土地施肥。詩人或許在看到燒荒場景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當時的農耕生活。
這首詩主旨圍繞燒荒這一農事活動,突出了自然的生機與農事的關聯。其特點是描寫生動,展現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雖不著名,但反映了古代農耕生活的一個側面。
空將汗血表禎符,不見驊騮一過都。剩有遺編數行在,九泉應自勝曹蜍。
雪晴風暖廟門開,神禹旌旗尚未回。川上晚煙龍曳出,樹頭春色鳥銜來。地兼燕趙山河壯,人自陶唐雨露培。獨采香芹薦明水,古松陰畔一徘徊。
腐鼠嚇鹓雛,魚目欺明珠。由來青云士,高視笑泥途。廣途馳駿馬,長戟夾高車。光榮被九族,氣燄陵萬夫。祇言固恩寵,豈悟有榮枯。菉葹生朱門,鵩鳥瞰賓除。徒聞黃犬嘆,千載為驚吁。回視揚子云,獨守《太玄》書。大道直如矢,曲徑紆且盤。舍車康莊內,遵彼狹邪間。狹邪多妖麗,一笑好容顏。金鋪間綺疏,青樓入云端。羅袖為君開,瑤琴為君彈。明當結綢繆,魚水比交歡。一朝青蠅至,白璧生疑患。恩愛生頃刻,平陸起波瀾。早合雖足貴,中捐良可嘆。
老病積漸來,筋力日覺墮。南園一步地,杖藜不能過。階前宿雨晴,屋角紅日大。不是賣花聲,曉夢誰驚破?
攜手山前閑信步。月映長江,江上籠輕霧。一抹寒山水托著,襄陽畫里無尋處。待把狂瀾能挽住。泛個扁舟,偕子煙波去。料得高峰多險巇,置身何必青云路。
望望清齊路未賒,圣恩特許暫還家。金門漸遠三山色,玉洞將開萬樹花。似為三朝優大老,豈容一壑臥煙霞。東山只恐難淹久,會睹新除出御麻。
梅山梅市梅家墺,總得嘉名為子真。張禹孔光俱已矣,豈無遺跡但埃塵。
夢里同游過水濱,空空石竇碧苔春。自無劉阮風流債,不見桃花艷冶人。
我亦乾坤一腐儒,浣花溪畔薦青芻。堂前翠柏枝猶茂,天下蒼生病未蘇。千載紛然參句律,幾人真個識璣珠?詩霖長潤西川土,怪道深秋草不枯。
乾坤皆數五,日月正符同。但仰重離照,難名厚載功。
越岸方投紱,將回出岫云。楹間俄夢奠,地下去修文。落日川原靜,悲風草樹薰。但令千載后,掩涕想馀芬。
萬里家園菊未莎,一舟隨雨下官河。歸時夢入東川近,老去情于北阮多。狎鷺有盟秋未冷,賓鴻成陣夜初過。巴人倡和真能事,贈別慚無郢上歌。
棕毛四面擁龍床,殿角涼生紫霧香。上位勵精求治切,不曾朝退不抬湯。
洛陽梨花落如霰,河陽桃葉生復齊。坐惜玉樓春欲盡,紅綿粉絮裛妝啼。
五十馀年鸞影孤,今時誰謂柏舟無。平生辛苦訓諸子,百計甘鮮餋老姑。名徹紫霄門外表,德書彤管閫中模。哀榮千古無窮事,增美江山十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