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魚歌
西溪觀魚仍開樽,鳴榔隠隠沈煙村。
吾人豈有竭澤意,澒洞四際魚龍奔。
驚潛初見穿亂藻,亟遁轉覺迷深源。
向非驅迫群黨聚,罩?徒使波濤渾。
巨鱗足供數客飽,銀刀瑣碎不足論。
吁嗟神物未變化,暴骨砧機寧非寃。
江湖萬里厭游泳,失地斗水能為恩。
臨流解網意亦厚,誘以芳餌仍爭吞。
因悲搖尾向數罟,豈異俯首縻華軒。
慨然投箸起太息,歸思已逐冥鴻鶱。
西溪觀魚仍開樽,鳴榔隠隠沈煙村。
吾人豈有竭澤意,澒洞四際魚龍奔。
驚潛初見穿亂藻,亟遁轉覺迷深源。
向非驅迫群黨聚,罩?徒使波濤渾。
巨鱗足供數客飽,銀刀瑣碎不足論。
吁嗟神物未變化,暴骨砧機寧非寃。
江湖萬里厭游泳,失地斗水能為恩。
臨流解網意亦厚,誘以芳餌仍爭吞。
因悲搖尾向數罟,豈異俯首縻華軒。
慨然投箸起太息,歸思已逐冥鴻鶱。
在西溪邊觀賞魚兒還擺開了酒杯,漁人敲著船舷的聲音隱隱約約地傳到煙霧籠罩的村莊。我們這些人哪有把水抽干捕魚的想法,廣闊的水域里魚龍都在奔游。剛開始看到受驚潛藏的魚穿過雜亂的水草,接著它們急忙逃走,讓人覺得它們迷失了藏身的深源。若不是被驅趕逼迫,魚群也不會聚集在一起,那樣魚罩魚網只會讓波濤變得渾濁。大的魚足夠讓幾位客人吃飽,那些小碎魚就不值得一提了。可嘆這些神奇的生物還沒來得及變化,就死在砧板上,難道不冤嗎?它們在萬里江湖中厭倦了游泳,失去了生存之地,爭斗的水又怎能算是恩賜。在河邊解開魚網,心意算是很寬厚了,用香餌引誘它們,它們卻還是爭著吞食。因此悲嘆魚兒搖尾游向密網,這不就和人低頭受束縛于華麗的車駕一樣嗎。我感慨地放下筷子長嘆,歸鄉的思緒已隨著高飛的鴻雁遠去。
開樽:擺開酒杯,指飲酒。
鳴榔:漁人敲擊船舷使魚入網的一種方法。
澒洞:彌漫無際,形容水域廣闊。
亟遁:急忙逃走。
罩?:捕魚的竹器,這里泛指魚網。
銀刀:指小魚。
神物:指大魚。
暴骨砧機:指魚死在砧板上。
數罟:密網。
縻華軒:受束縛于華麗的車駕,比喻人受名利束縛。
冥鴻:高飛的鴻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西溪看到漁人捕魚的場景,由此聯想到人生的境遇。當時社會人們可能為了名利而奔波,如同魚為了香餌而爭吞,詩人對此有所感觸,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魚的遭遇來反映人生受束縛的無奈。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過捕魚場景抒發對自由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
少小猶朋友,陳編晝夜開。同時題雁塔,旬月聚麟臺。詞掖君先達,臺階我后來。傷心今古隔,楚挽不勝哀。投老開三徑,聯翩北郭門。嘲花詩插架,對竹酒盈尊。嘆息千秋宅,荒涼十畝園。談叢鐺折腳,云暗脊令原。靜鎮多遺愛,存橋有遠謀。禁林傳大冊,宥地簡前旒。疾也勞心得,生乎撒手休。三年棠棣徑,倚杖淚爭流。
畫屏人去錦鱗稀,愁見啼紅染客衣。縱使到家仍是客,迢迢鄉路為誰歸。
奼水仙鉛積許多,霜根欲茁可如何。若教移去烏紗底,?買春煤二百螺。
銅柱西過不易攀,卻從海外出人寰。孤舟獨坐如天上,高浪經行似雪山。國有中邊同是岸,道存彼此孰能關。東風好借扶搖力,手散千花與八蠻。
雨后清風拂白云,叢林深處氣氤氳。憐他屐齒印苔痕。四面峰巒皆錦繡,千秋碑匾蔚人文。嵐光翠影可銷魂。
行旌新歲至,候館早春寒。梅蕊宵疑坼,椒花曉未殘。光風迎北戶,淑氣轉東闌。晉接言辭洽,周旋禮數寬。家聲重仙李,功業著樓蘭。憶昔橫戈數,曾聞倚劍看。秋風衰草白,落日大旗丹。羌笛聲多怨,鳴笳夢豈安。龍城誇萬仞,虎旅凜三單。月朗輝銀鎧,沙飛染繡鞍。革心有硐戶,稽顙是呼韓。禹甸休傳檄,堯階慶舞干。長才試盤錯,壯志歷艱難。自合膺專閫,還宜議筑壇。邊疆欣奏凱,薄海羨飛翰。虎豹嫻韜略,蛟螭走筆端。焚香爐鴨瘦,翻帙蠹魚乾。才子珠為唾,先生鐵作肝。高情惟覓句,雅韻若無官。適興還揮麈,新詩擬弄丸。油幢千騎上,鬃馬萬星攢。躬應升平運,交深寒士歡。揮毫驚浩瀚,伸紙自汎瀾。佇見頒綸綍,天階奏鳳鸞。
汝南夏甫,杜門深處。日朝母氏,揮絕賓侶。科頭自放,不閑俗禮。長歌白駒,逍遙桑梓。
寶月娟娟媚,誰能憚夜寒。舞憐翻廣袖,曲聽度長干。撫事追曾賞,留芳為所歡。臘梅真冷艷,長得倚屏看。
崩崖百丈俯驚湍,未到先憂到卻安。夜枕江聲宜客夢,午窗山色任人看。欲尋往事空題壁,不廢公程且解鞍。眼底桑田與滄海,人間得失浩漫漫。
賈生未免孝文疑,自古功名嘆數奇。逐得洛陽年少去,白頭絳灌亦何為。
芙蓉蘸水曲江逢,逸興遄飛過碧淙。先我錦帆分野色,知公新趣逗樊籠。排云擊節波千頃,策杖尋僧月一峰。終歲鼓鼙人事改,相隨真覺此情濃。
山雨瀟瀟花蕊紅,卷帷呼酒倩誰同。驂鸞一去傳消息,多在青羅碧玉中。
好友信難聚,君言將勿然。二三同志外,涼落古人前。表物孤存性,避言理獨騫。龍淵知我者,瘞影自年年。
白露初生月滿樓,憑欄遙望大江流。連宵雨洗炎光盡,匝地風來熱浪收。半世艱難馀舊夢,一年容易又新秋。故人遠在天南北,安得飄然共泛舟。
篋里無錢買地黃,花前雪色照人光。曉窗扣齒焚香罷,一盞山中蘆菔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