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范智聞五月十四日夜賞月
微風浄郊原,暮色含清夏。
層巔月欲上,烱烱木葉罅。
豐姿一發虧,爽氣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黃抹溪西舍。
翩然釋嶠飛,云浪鱗鱗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驪珠掛。
奇觀天所吝,老眼得屢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連,一笑偶良夜。
濁醪勿虛杯,庭縞醉可藉。
微風浄郊原,暮色含清夏。
層巔月欲上,烱烱木葉罅。
豐姿一發虧,爽氣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黃抹溪西舍。
翩然釋嶠飛,云浪鱗鱗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驪珠掛。
奇觀天所吝,老眼得屢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連,一笑偶良夜。
濁醪勿虛杯,庭縞醉可藉。
微風輕拂,郊野平疇潔凈,暮色中蘊含著清幽的初夏。山頂上月亮即將升起,明亮的月光從樹葉縫隙中透出來。月亮稍有一點殘缺,清爽之氣卻如毫芒般四射。月光不落在地上,只在溪西的房舍上抹上一層黃色。像鳥兒翩然從山峰飛起,云朵如魚鱗般變幻。常常擔心青山似的發髻,失去這如驪珠般的月亮懸掛。這樣的奇觀上天吝嗇賜予,我這老眼卻能多次得見。不嫌棄這太過清寒的神氣,光著腳站在高大的梧桐樹下。老朋友愿意在此流連,在這美好的夜晚偶然一笑。不要讓濁酒空杯,可借著庭院中如霜的月色醉眠。
浄:同“凈”,潔凈。
層巔:山頂。
烱烱:明亮的樣子。罅:縫隙。
豐姿:指月亮的形態。一發虧:稍微有點殘缺。
爽氣:清爽之氣。千毫射:如毫芒般四射。
流光:月光。
翩然:輕快的樣子。釋嶠:離開山峰。
螺髻:形容青山。
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這里比喻月亮。
跣立:光著腳站立。
濁醪:濁酒。
庭縞:庭院中如霜的月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在一個初夏夜晚,詩人與好友范智聞一同賞月,被眼前美景觸動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愉悅,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夏夜賞月所見之景,突出月色奇觀。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
親知此日半雕零,卻喜英風振北溟。荊樹駢枝留棣萼,菤葹遺閣憶窗欞。
看君繼述承先志,慨我浮沉守一經。日暮途窮徒悵望,擬呼將伯盼垂青。
一別浮云世態更,晉陵劫火尚縱橫。心頭遙溯深離緒,海角相逢話舊情。
往事不堪重記憶,宦游應許遂生平。烽煙未靖需材急,捧檄馳驅好請纓。
金鑒來覓玉泉書,金玉相逢價倍殊。 到了不干藤蔓事,葫牙自去纏葫虎。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永夜繡屏孤,香爐金猊冷。薄幃寒透五更風,霜月欺燈影。 落葉斷魂驚,短夢仍無定。窗外鴉聲續雁聲,不管愁人聽。
江南草,如種復如描。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銷。日日斗青袍。風欲轉,柔態不勝嬌。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誰夢與蘭苕。
江南柳,煙穗拂人輕。愁黛空長描不似,舞腰雖瘦學難成。天意與風情。攀折處,離恨幾時平。已縱柔條縈客棹,更飛狂絮撲旗亭。三月亂鶯聲。
江南竹,清潤絕纖埃。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風月影徘徊。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龍笛莫輕裁。
紅葉飄風秋欲暮。送目層樓,簾卷西山雨。解榻聚賓揮玉塵。風流只欠王夷甫。 質劍為公沽綠醑。滌濯吟魂,擬摘黃花句。醉眼瞢騰攜手處。謝池風月誰分付。
瓊散殘枝。點窗款款,度竹遲遲。欲訴芳情,曲中曾聽,畫里重披。春移別樹相期,漸老去、何須苦悲。人日酣春,臉霞清曉,復記當時。當年風致,勉強續貂,以貽好事。丹邱柯九思書於云客閣,至正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也。以上四首和詞并見郁氏書畫跋記卷一。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為之,圓如小櫻桃。一枚之中,刻羅漢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課經者、荷杖者、入定于龕中者、蔭樹趺坐而說法者、環坐指畫論議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趨而后侍者,合計之,為數五百。蒲團、竹笠、茶奩、荷策、瓶缽、經卷畢具。又有云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猿猱錯雜其間。初視之,不甚了了。明窗凈幾,息心諦觀,所刻羅漢,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織綺繡,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風致,各蕭散于松柏巖石,可謂藝之至矣!
恨凝積。佳人薄命尤堪惜。尤堪惜。事如春夢,了無遺跡。人生適意無南北。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相識。恍疑猶覽,內家園籍。
山上飛云片片輕,云山相似倚空明。 從龍本合封中去,觸石光從望處生。
春去臺空跡已陳,危亭杰出澗之濱。 清溪繞屋可濯足,好鳥隔江如喚人。 明月委波金瀲滟,青山帶雪玉嶙峋。 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漁郎來問津。
吳越如今霜桕肥,炎方且得緩寒衣。但違吾土登樓倦,欲笑參軍落帽非。
客重屠沽投臭味,秋誰瘦健向庭闈。東來一片傷心雁,恐有鄉書莫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