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吹笙曲
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
始聞煉氣餐金液,欲嘆離聲發絳唇,更嗟別調流纖指。
此時惜別詎堪聞,綠云紫氣向函關,訪道應尋緱氏山。
莫學吹笙王子晉。
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
始聞煉氣餐金液,欲嘆離聲發絳唇,更嗟別調流纖指。
此時惜別詎堪聞,綠云紫氣向函關,訪道應尋緱氏山。
莫學吹笙王子晉。
仙人十五歲就喜愛吹笙,學會了像昆丘的彩鳳鳴叫般的美妙聲音。剛聽聞她修煉氣息、服食金液,正要感嘆她從紅唇中發出的離別的聲音,更可嘆她纖細手指間流出的別調。這時惜別的曲調哪里忍心去聽,她如綠云紫氣般向函關而去,訪道應該去尋緱氏山。可不要學那吹笙的王子晉。
昆丘:昆侖山。彩鳳鳴:形容笙聲美妙如彩鳳鳴叫。
煉氣:修煉氣息。餐金液:服食金液,古代方術,認為服食金液可延年益壽。
絳唇:紅唇。
詎堪聞:哪里忍心去聽。
綠云紫氣:形容仙人的儀態和氣質。函關:函谷關。
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東南,傳說王子晉在此升仙。
王子晉:周靈王太子,喜好吹笙作鳳凰鳴,后于緱氏山乘鶴升仙。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白一生渴望求仙訪道,此詩可能是他在求仙訪道過程中,遇見或想象出一位擅長吹笙的仙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了他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圍繞仙人吹笙及訪道之事,突出了笙聲的美妙和仙人的神秘。其特點是充滿浪漫奇幻色彩,在李白眾多求仙訪道題材的詩作中,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對神仙境界的想象,豐富了其詩歌的藝術內涵。
太學何蕃譽,當時藹帝鄉。五聯棣華萼,三折桂枝香。司社騰聲望,題輿迓寵光。奇才今已矣,流慶在虹梁。
一鋤漫把。癡絕情難寫。花圃成墟花事謝。我欲薶憂地下。花魂飄泊堪哀。不如喚取歸來。重返枝頭無術,也應留點蒼菭。
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漢王。臂鷹金殿側,挾彈玉輿傍。馳道春風起,陪游出建章。
孕玉懷金不待媒,蓊然佳氣罩崔嵬。天教秀拔諸峰上,未信狂飆解折摧。
文筆堂堂一世豪,養親滿意屈閒僚。秋來瘦菊燈前影,深巷誰過慰寂寥。壽酒年年泛菊花,依依嘉會憶君家。眼中舊夢都相似,只少劉郎手畫叉。叔氏醰醰醉濁醪,仲兄落落愛題糕。遙知眉白思予季,一握秦云雁字高。佳節從來憶兄弟,中年恨事更相參。何生重倚斜街月,酒后論詩說木庵。
月在碧虛中住。人向亂荷中去。花氣雜風涼。滿船香。云被歌聲搖動。酒被詩情掇送。醉里臥花心。擁紅衾。
奮髯欲何為,戢翼應有待。畫工妙丹青,物狀從變態。
玉劍膝邊橫,金杯馬上傾。朝游茂陵道,夜宿鳳凰城。豪吏多猜忌,無勞問姓名。
早年公已阿戎知,幾與征西履屐隨。百六椽間無足紀,二三子側每相思。重來荊渚平生若,寧復苕溪一見之。哀此哲人今已矣,詩兮豈但哭吾私。
翠幄籠云自一家,蘿梯夜碾七香車。舉頭雨過馀霞散,綠芰池開菡萏花。
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煙和雨。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文箋舒卷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
十載重來祖墓山,老僧成塔隸為官。更無煮筍燒茶事,已過花時問牡丹。慚謁家祠第一回,磬聲驚是夢中來。堂堂陳氏非王臘,可鑒馀生負國哀。老屋當年聚族歡,祇今池水剩清寒。本來難語還無語,落日荒庭拜一棺。
侍獵長楊下,承恩更射飛。塵生馬影滅,箭落雁行稀。薄暮歸隨仗,聯翩入瑣闈。
幾歷藩垣一節勤,歸來兩地會風云。調知白雪陽春別,香到黃花晚節聞。夷狄猶知問中立,朝廷惜竟老希文。臺躔夜折空追嘆,留得甘棠滿楚鄖。
漸覺涼風入,軒窗自亦幽。漫能持麈尾,終憶釣槎頭。故我從添老,愁予不為秋。新醅知熟未,衰謝若為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