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大漢沒有好的策略抵御外敵,匈奴侵犯到了渭橋。五原地區秋天的草還綠著,胡人的馬是多么驕橫。朝廷命將領征伐到極西之地,在陰山一側縱橫馳騁。燕支山落入漢朝手中,匈奴婦女再無美麗容顏。漢軍轉戰渡過黃河,停戰之后歡樂事多。邊疆萬里清平,大漠平靜無波。
中策:指好的策略。
渭橋:在今陜西西安西北,是長安通往渭北的要道,這里指匈奴逼近長安。
五原:古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
燕支:山名,在今甘肅永昌縣西、山丹縣東南,產胭脂,匈奴人認為失去此山,婦女就會失去美貌。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古代邊疆常受匈奴侵擾,詩人可能是在看到漢軍抗擊匈奴取得勝利,邊疆暫時和平的情況下創作此詩,表達對和平的期盼和對勝利的喜悅。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漢軍抗擊匈奴的勝利,展現邊疆從戰亂到和平的轉變。其特點是氣勢雄渾,生動描繪邊疆景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邊塞詩的豪邁風格。
同住澄江五管區,
街頭時見步徐徐。
聞君也有杯中好,
愿把雙溝獻一盂。
陰陰木葉遮深院,珠簾半鉤梅雨。潤入琴絲,滴開蕉卷,金獸水沉低炷。兩枝瓊樹。趁小閣幽閑,憑肩私語。細瀹清泉,紫甌浮雪漾花乳。
為歡誰道晝永,濕云看漸散,斜照微吐。淡月黃昏,低闌薄袖,倚皺一痕金縷。畫譙聞鼓。更窗下分燈,競標新句。繡被濃熏,霧籠雙彩羽。
桃花扇底歌聲在,凄清竟甘如許。嫩菊分秧,新篁倚粉,料理閑中心緒。萍蹤偶遇。只杯酒留連,春前一度。便托深情,紫騮不系閉門處。
須知非忍薄幸,兩人同一恨,相對難吐。章句酸才,琵琶小技,沒殺奇男俠女。此離最苦。更莫望佳期,與諧鴛侶。咽淚歸來,渡頭風送雨。
門對空江水接天,
翠屏倒影浸云煙。
一竿風月無人管,
閒數沙鷗倚釣船。
似爾飛章少,看他屬傳同。星辰南紀闊,雨露帝鄉公。
躡履衡云外,裁詩峽色中。蒼梧去無盡,恐晚北來鴻。
聞道衡陽使,真能鑒覆盆。凄涼汨羅水,嗚咽楚臣魂。
一代心仍屈,千秋賦自尊。如堪薦蘭芷,芳意信乾坤。
風捲長空宿霧晴,天高海闊送君行。
人多到底方如意,事得向前好寄聲。
瓜葛情深難作別,蒹葭秋老不移情。
相思兩地無言處,坐數山城長短更。
鏡光前無路,才行始通竅。窈窕入云磴,攲側行木杪。
憑虛知天高,俯下覺形小。詣道如是觀,灑落萬物表。
鏡光本勝游,匪為謝塵擾。登高舒遠眸,習靜觀眾妙。
風景翻多憂,履危愈悄悄。悠然望曠野,目盡意不了。
墻外轆轤響,
樓前江漢攲。
曙光和月色,
猶記早朝時。
立岸兒童看客過,
人煙近處放牛多。
萬株漫自栽桑柘,
一縷何曾織綺羅。
金蹄垂耳小韓盧,
飾以重镮馴可呼。
誰擊冬青碧陰下,
恍然如見擊梧圖。
題破香箋小砑紅,詩篇多寄舊相逢。
西樓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細細風。
花不盡,柳無窮。別來歡事少人同。
憑誰問取歸云信,今在巫山第幾峰。
頑石本不靈,鞭之使流血。
枯樹少生意,溉之忽萌檗。
姜桂置沸湯,其味已不烈。
璞玉遇吾刀,雖堅亦致缺。
惟柔可克剛,惟誠能立節。
物理易淪亡,物性不澌滅。
從來格致功,變化賴賢哲。
安樂窩中設不安,略行湯劑自能痊。
居常無病不服藥,就使有災宜俟天。
理到昧時須索講,情于盡處更何言。
自馀虛費閑思慮,都可易之為晝眠。
黛眉翠斂。人去語寂,春黯甥館。亭堠長短。夜來夢醒,孤身在羅幔。
袖華淚滿。邊塞萬里,還勝天遠。金縷纖婉。倩伊引惹,歸舟系岸。
舊識晏如客,砌影偷量長比線。慵懶弄妝,殘脂猶涴面。
變鏡里華容,年逝如箭。那堪人見。奈狀我相思,云鬢蓬亂。
抱鴛衾、半閒偷展。
一笑匆匆竟束裝,飄然閩??仫w航。
水從螺女江邊靜,月到龍王社里涼。
榕葉黑連秋夜雨,橘林黃帶曉天霜。
衣間浣盡緇塵色,何似低迷在故鄉。
一臥山林道自尊,舍人今似浦長源。
天年何但樗堪比,手種槐陰已滿門。
珠樹嶺前看五松,大鄣丘壑貯君胸。
東來客有青霞佩,為向關前認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