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守秋懷四首 其一
杖藜乘興出,佳處每關情。
白石溪流淺,黃花籬落清。
林煙經雨薄,野日傍山明。
頼有杯中物,愁懷得暫平。
杖藜乘興出,佳處每關情。
白石溪流淺,黃花籬落清。
林煙經雨薄,野日傍山明。
頼有杯中物,愁懷得暫平。
我拄著藜杖乘興出門,每到美好的地方總是觸動情懷。白色的石頭在淺淺的溪流中,籬笆邊的菊花顯得格外清幽。山林中的煙霧經雨之后變得稀薄,野外的日光依傍著山巒明亮起來。幸虧有杯中之酒,能讓我憂愁的心懷暫時平復。
杖藜:拄著藜杖。藜,一種草本植物,莖可以做拐杖。
關情:動心,牽動情懷。
籬落:籬笆。
杯中物:指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一個秋日,漫步于鄉村野外時有感而發。當時或許詩人心中有一些憂愁,于是借出游和飲酒來排解。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日出游所見之景,抒發內心的愁緒。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
慢春惜。一片花飛褪碧。金壺里、依約返生,照海千紅鬧裙屐。風流溯往日。誰識鷗波妙墨。瑤臺路,撩亂眾芳,春燕秋鴻苦相憶。空中本無色。甚海印生光,彈指成實。云泥朝市渾如客。任丈室輕散,梵天微笑,華鬘回首幾過翼。好常住常寂。香國。夢曾覓。奈蕙炷霜清,蘿悵塵積。吟風泣露都無力。剩炫畫桃李,弄晴葵麥。青蕪如錦,顧恨英,粉淚漬。
溪頭浣紗女,素足弄清波。綠窗費纖手,鳴機不停梭。織成絺與绤,貴之如綺羅。持此寄遠客,思君心緒多。
層巒疊嶂危相倚,亂若飄風涌秋水。寒松荒草閒蒼黃,照眼崢嶸三十里。初如井底觀天門,一峰巍然中獨尊。縈回百折至絕頂,俯視眾嶺來兒孫。人言此山插霄漢,馬不容鞭仆夫嘆。攀援何異蜀道難,氣竭神疲背流汗。熟視徐行路覺平,心寬意適步更輕。志須預定自遠到,世事豈得終無成。我來正值窮冬月,倚秋巖前嚼松雪。午店煙生野飯香,陽坡日近梅花發。寄語悠悠行路人,乾坤設險君勿嗔。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舴艋舟輕暖欲酣,鸕鶿杓重老何堪。風霜兩鬢五十五,楊柳幾番三月三。禊帖又逢今癸丑,蘭亭仍是舊東南。死生政亦尋常事,卻笑諸賢苦未諳。
云凍月籠影,風生水澀寒。故人真似雪,何必到門闌。
蠢爾氐羌國,天誅亦久稽。既能知面內,不復議征西。斥堠銷兵火,邊城息鼓鼙。輸忠修貢職,棄過為黔黎。雪滿流沙靜,云沉太白低。巍巍二圣治,盛德古難齊。
愧我罹憂患,那堪子謫居。相期情未已,為別意何如。寒雁秋風外,山城暮雨馀。圣恩天廣大,指日望還車。
萬里相逢日,那能不黯然。移家當暮雪,行乞傍寒煙。賦豈三都后,心猶五岳前。向來溪水曲,頻系子猷船。
萬境全歸一瞬中,山河日月盡含容。若將明暗分迷悟,公案從今又一重。
試手襄城意未怡,赤城稍覺味如飴。必亡定死終無救,斷自朱殷海岱時。
烏桓東望天無際,祗有銀蟾出海頭。不得吹簫送清夜,禁城鐘鼓度中秋。
靜里功夫去倦昏,動時酬應豈忘存。儒家主敬無遷位,釋氏觀心不二門。差遣萬緣歸色相,貫穿三教合乾坤。生知默喻剛柔信,無極源流獨覺尊。
鸞吹海山,忍重問、舊京坊曲。奈月館清商,偏引怨歌當哭。露華吊影,鎮照眼、夕霜凋綠。似芰荷薜荔,半闋騷吟重續。散雪重題,輕塵凝望,恨迸簫竹。甚天杪靈風,寒揉斷弦碎玉。湘云迢遞,佇愁幾斛。探翠微,爭慰冷香零獨。
抱元能守一,四大自輕安。心中須返照,幾曾閑。金烏銜耀,飛入爛銀盤。心心心是道,只在心心,更于何處求仙。又何須衣冕,燕處欲超然。榮華能幾日,便凋殘。修真甚易,積行累功難。勸君強為善,五濁三途,便為云島神山。
莫折花,折花損新枝。結根同美好,忍此生別離。不如坐花下,長醉春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