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詩再次前韻 其一
一雪度臘寒不春,風光淡然溪谷濱。
清湖讀易月當午,烏石掛廬梅照晨。
未借流膏耕沃野,聊乘爽氣款蒼垠。
嗣音風雅愧辭竭,安得筆翻云漢津。
一雪度臘寒不春,風光淡然溪谷濱。
清湖讀易月當午,烏石掛廬梅照晨。
未借流膏耕沃野,聊乘爽氣款蒼垠。
嗣音風雅愧辭竭,安得筆翻云漢津。
一場雪度過臘月,寒冷還未迎來春天,風光平淡地鋪展在溪谷之畔。在清湖對著明月讀到午夜研讀《易經》,于烏石廬舍前清晨賞著梅花。還沒憑借潤澤的雪水去耕種肥沃的田野,姑且趁著清爽的氣象去探尋蒼茫的天際。回應風雅之音慚愧才思枯竭,怎能讓筆如翻動天河之水般揮灑自如。
度臘:度過臘月。
淡然:平淡的樣子。
讀易:研讀《易經》。
掛廬:廬舍。
流膏:指雪水。
款:探尋。蒼垠:蒼茫的天際。
嗣音:回音,這里指回應詩作。
云漢津:天河之水,比喻文思如天河之水般浩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冬季,當時詩人處于相對寧靜的生活環境,友人原仲致中寄來梅雪相關詩作,詩人依韻回詩,在冬日的清冷氛圍中引發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冬日生活與心境展開,通過描繪冬日景色和自身行為,展現了詩人復雜的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冷,語言古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創作風格。
道旁甕盎如汝陽,石間電雹如呂梁。不知身世在何許,舉頭四山郁蒼蒼。
圣道雖云妙莫窺,初非恍惚與希夷。分明說在吾行處,后學無于行外思。
夢想廬山三十秋,卻因謫宦得重游。禪林處處逢清賞,山路人人識故侯。絕嶺半將云幕覆,飛泉長作玉虹流。平生丘壑真吾志,一洗胸中萬斛愁。香爐峰頂紫煙凝,三峽橋邊雪浪驚。不為迂疏成遠謫,豈能蕭散個中行。云霞映帶松蘿色,殿閣深嚴鐘磬聲。回首世緣真夢幻,故應長此寄浮生。
闔閭城下浩煙波,日日沙頭載酒過。垂楊系艇不知數,一紙黃庭雙白鵝。
紫葛參差秀,臨風欲躡從。林巒鄉思切,霜雪宦心慵。芳草隨雙屐,疏煙傍短筇。百年春事老,幸我未龍鐘。
邢郎眼如紫石棱,自云昔者師神僧。胡床踞坐鐵如意,一一空青指玉繩。紫微坐中金不收,熒惑莽動心為愁。天公瞆瞆雙眼合,天上星辰俱倒流。安得叱長虹,化銀橋與君上。?取璚波灌白榆,業風千歲無排蕩。歸來北斗挹神漿,更有匏瓜可摘嘗。莫槌河鼓驚閶闔,只向機頭請七襄。
石壕環陜驛,澠水帶崤關。東望封泥谷,南連積甲山。秦輪無只返,趙璧有雙還。陳跡虛無里,荒臺蔓草間。
竹外春山靜,云多意自虛。臨棋還想鵠,緣木復求魚。月泛賢人酒,門疏長者車。忽聞涼露響,清影掃庭除。
白馬青牛隨去住,西竺先生何所遇。唯然一貫自銷融,萬象之中身獨露。
白月在青天,照見地上影。城荒鼓角悲,露重衣裳冷。草砌蛩亂呼,松巢鶴頻警。徘徊復彷徨,發我心內省。
回廊蘚筆繡深清,春蚓秋蛇取次行。對此令人心好古,煎燈深夜看黃庭。
取友慚何益,論昏不厭貧。亦公自為德,而我竟奚因。事巧緣何淺,言深死已瀕。枕邊呼別意,生死見情真。
玄草人多暇,清齋日更長。言追方澤禮,新沐小池涼。槐露晨沾佩,荷風午送香。云光傳寶扇,簾影漾銀塘。玉琯迎陰律,瑤琴解慍章。靜觀妒復理,端坐得羲皇。
家山好,好處是安居。無事不須干郡縣,有馀但管濟鄉閭。及早了王租。隨日力,也著幾般書。靜里精神偏爽快,閑中光景越舒徐。臘月盡工夫。
一帶孱顏嶺,蒼黃晻靄間。浮云忽中斷,界出米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