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純臣原仲溫其煮魚羹
眾賓會高堂,嘉魚脫重淵。霜鰓尚呀呷,綠藻仍牽連。
廚人起揎袖,刀機鳴鏗然。斷尾頳縠碎,批鱗玉花翩。
云雷蓊深釜,清香已遙傳。投蔥裂素絲,裁姜落金錢。
陶甌舉筠箸,更覺真味全。細紋松江鱸,縮頸槎頭鳊。
吾儕但知飽,美惡無棄捐。何論調羹手,聊復試小鮮。
眾賓會高堂,嘉魚脫重淵。霜鰓尚呀呷,綠藻仍牽連。
廚人起揎袖,刀機鳴鏗然。斷尾頳縠碎,批鱗玉花翩。
云雷蓊深釜,清香已遙傳。投蔥裂素絲,裁姜落金錢。
陶甌舉筠箸,更覺真味全。細紋松江鱸,縮頸槎頭鳊。
吾儕但知飽,美惡無棄捐。何論調羹手,聊復試小鮮。
眾多賓客聚集在高堂之上,鮮美的魚從深水中被撈起。魚的鰓還在一張一合,身上還連著綠藻。廚師卷起袖子開始動手,刀在案板上鏗然作響。切斷魚尾,魚身如紅色的縐紗破碎,刮去魚鱗,如玉的鱗片翩翩落下。鍋中如云霧翻涌,清香早已遠遠傳開。投入蔥絲如素絲斷裂,切下姜片如金錢散落。端起陶碗拿起竹筷,更覺得這魚羹味道純正。松江鱸有細密的紋路,槎頭鳊縮著脖子。我們只圖吃飽,不管魚的好壞都不嫌棄。何必談論善于調味的高手,姑且試著烹制這小魚。
純臣、原仲、溫其:人名。
重淵:深淵。
呀呷(yā xi?。呼~張口呼吸的樣子。
揎(xuān)袖:卷起袖子。
頳縠(chēng hú):紅色的縐紗,形容魚身顏色。
陶甌(ōu):陶制的碗。
筠箸(yún zhù):竹筷。
儕(chái):輩,同類的人。
調羹手:善于調味的人。
試小鮮:語出《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這里指烹制小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純臣、原仲、溫其等友人相聚時,大家一起煮魚羹共享,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體現了當時文人聚會的閑適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煮魚羹的過程和與友人共享美食的情景。其突出特點是對煮魚過程描寫細致,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先生思出時午半,扣鎖遺匙渾夢幻。安之聊當百策功,回首春蔭無馀算。行行城市作優游,信腳路歧日正炫。轉處黃墻起叢林,隨喜不用師兄勸。寺號法藏無百年,宗屬天臺非禪院。木魚云板聲畝馀,看了僧面看佛面。僧多粗鄙佛少龕,燭滿銅臺香滿案。豈無極樂摹畫圖,但見破壁掛神幔。居士彼岸祈同登,俗士歸家失所便。忽聽梵唱昔未聞,弟子群課往生愿。前生后世信渺茫,愿憑堅忍持一念。偶爾執著事可為,終化泡影逝逐電。我入紅塵為客久,收拾芥子積萬擔。挾山超海謝不能,百念交攻同冰炭。今如是觀一拂衣,如釋重負口稱善。譬如心匙啟心鎖,滿甑醍醐置頂灌。欲禁手舞足蹈時,須傾美酒千杯換。日暮游子更何之,此心安處即家縣。講經老僧應微嗔,臨窗逡巡門外漢。
身前欲立百年基,身后俄成一局棋。痛哭阿爺并阿丈,可憐佳婦與佳兒。漆燈永照長眠處,世事休論未死時。若向堂封歌些曲,石人無淚也含悲。
正月土膏初欲發,天馬照耀動農祥。田家斗酒群相勞,為歌長安金鳳凰。
四山如畫不勝奇,朝暮煙云都是詩。樓上吟聲穿碧落,天公罰我鬢成絲。
印臂圍紅暈,搔頭壓玉翹。燈花添夜喜,挑剔數聲搖。
道心于我本非遙,合一真傳久寂寥。茂叔每從顏學孔,咎繇曾致舜為堯。源泉混混須前進,松柏蒼蒼見后彫。此日登臺遙引望,鳶飛應自在云霄。
節樓百丈欲摩空,矍鑠精神想是翁。四塞蛩聲催草白,三邊秋色釀云紅。壯懷宇宙澄明月,落日河山起大風。無限滄桑頻感喟,孰為猿鶴孰沙蟲。
武山秀拔五千仞,下有喬木蟠深根。故家文采重清白,鐵干璚葩今尚繁。
愛之能勿勞,忠焉能勿誨。彼有不受者,善意翻成累。當仁貴不讓,見義忌無勇。今人無魏顆,勿望渠形夢。嬖人排孟子,通國誚匡章。內省倘不疚,青蠅徒自忙。
漢代功名屬聞孫,早將奇計報君恩。旌旂有影云中去,刁斗無聲月下屯。萬里橫行車作陣,三軍晏起戟為門。春風雙佩朝丹闕,宴賜銀罌下紫垣。
峭茜青蔥間,所得亦已足。忽轉天地開,錦繡匡山谷。
游魂久已逝,歸魄從此始。玉樹埋土中,悢悢不能已。秋風憐空桑,悲音緣誰起。卮酒飯一盂,寡妻代為子。有友三兩人,聊與歌蒿里。芳名良何益,空塵世人耳。
疏巖剔藪空王宅,金碧光中開寶坊。日日散花方丈里,山門流水例沾香。
夕云起山澤,廣陌郁幽沈。北風吹雨雪,寂樹無歡禽。天涯莽寥落,行子斷歸心。卻往盛年邁,潛來愁思侵。高樓厲清角,虧景蔽蒼岑。輕舉積淵抱,揭懷伸素襟。寒冬芳意歇,爐焰澄香陰。還憶故園夜,攜酒仍抱琴。
春院雨沉沉,春愁帶夕陰。更堪絲與竹,并起度前林。吹作玉堂引,彈為關隴吟。乘鸞將別鵠,持底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