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首
使君尊老致聃彭,躋彼公堂醉兕觥。
祝饐俾觀新禮節,縱談猶說舊升平。
厖眉昔日商山皓,尚齒當年洛社英。
盛事歡傳旴水上,賡歌歸羨屬儒生。
使君尊老致聃彭,躋彼公堂醉兕觥。
祝饐俾觀新禮節,縱談猶說舊升平。
厖眉昔日商山皓,尚齒當年洛社英。
盛事歡傳旴水上,賡歌歸羨屬儒生。
使君尊敬老人讓他們如老聃、彭祖般長壽,邀請他們到公堂暢飲美酒。祭祀時讓大家觀看新的禮節,一起暢談過去的太平盛世。那些眉毛花白的如同昔日商山四皓般的老者,是當年以年高受尊重的洛社賢英。這盛事在旴水上傳為佳話,歸來后儒生們紛紛吟詩表達羨慕。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聃彭:老聃和彭祖,二人都是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
兕觥(sì gōng):古代酒器,腹橢圓形,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并附有小勺。
祝饐(zhù yì):祭祀時司告鬼神的人。
厖眉:眉毛花白,形容人的老態。
商山皓:即商山四皓,秦末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老者。
尚齒:尊崇年長者。
洛社英:指北宋時洛陽耆英會的成員,他們多為致仕的老臣。
旴水:水名,在今江西東部。
賡歌:酬唱、和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有地方官員舉辦了尊老的活動,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老者聚會,詩人參與其中或聽聞此事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人們對過去的太平盛世仍有懷念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使君尊老的行為和活動。其特點是用典豐富,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思想情感。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