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爐一枚寄虎丘結老為說偈言
茲爐之先,鯨波空際。
有國曰韓,以陶以器。
奉之函丈,寶煙輕細。
此一瓣香,用嚴報地。
茲爐之先,鯨波空際。
有國曰韓,以陶以器。
奉之函丈,寶煙輕細。
此一瓣香,用嚴報地。
這香爐的前身,來自大海波濤洶涌的遠方。有個國家叫韓國,用陶土制作成了這器物。把它供奉在師長身邊,爐中香煙輕柔細微。這一瓣香,用來莊嚴地報答大地恩情。
茲爐:這香爐。
鯨波:大海波濤,形容路途遙遠。
函丈:原指講學者與聽講者座席之間相距一丈,后用作對老師的尊稱。
寶煙:香爐中冒出的香煙。
嚴:莊嚴、敬重。報地:報答大地恩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可能是作者得到了來自高麗的香爐,出于對虎丘結老這位師長的敬重,同時懷著感恩之心,創作此詩并將香爐寄給師長。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師長的敬意和對大地的感恩。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風光開舊眼。正梅雪初消,柳絲新染。樓臺競裝點。照金荷十里,珠簾齊卷。湘弦楚管。動香風、旌旗影轉。望云間,一點臺星飛下,洞天清晚。
爭看。袖紅圍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歡聲正遠。嬉游意,未容懶。恐絲綸趣召,清都仙伯,歸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頭,醉扶玉腕。
檐溜滴。都是春歸消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爭看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
燭花吹盡篆煙青。長波拍枕鳴。西風吹斷雁鴻聲。離人夢暗驚。
鄉思動,旅愁生。誰知此夜情。亂山重疊擁孤城。空江月自明。
茅舍起疏煙。家在寒溪阿那邊。修竹當籬梅當戶,蕭然。問是堯天是葛天。
風雨入新年。惟恐春陰咽管弦。綠酒一樽歌一曲,人傳。不屬天仙屬散仙。
鏡里新妝鏡外情。小眉幽恨,淺綠低橫。只怨閑縱繡鞍塵。不道天涯,縈絆歸程。
夢里蘭閨相見驚。玉香花瘦,春艷盈盈。覺來欹枕轉愁人。門外瀟瀟,風雨三更。
問言何處秋光好。當年曾過長洲道。
一望沒遮攔。天寬水亦寬。
也因輕靄掃。也傍斜暉討。
指點與君看。畫他難不難。
宿醉離愁慢髻鬟。綠殘紅豆憶前歡。錦江春水寄書難。
紅袖時籠金鴨暖,小樓吹徹玉笙寒。為誰和淚倚闌干。
春工領略。點破群花萼。對流景,傷淪落。踏青心縷懶,病酒情懷惡。無奈處,東風故故吹簾幕。
腕玉寬金約。一去音容邈。魚與雁,應難托。從前多少事,不忍思量著。心撩亂,斜陽影在欄干角。
柳絲煙織。掩映小池,鱗鱗波碧。
幾片飛花,半檐殘雨,長亭愁寂。
憑高望斷江南,悵千里、疏煙淡日。
斗草風流,弄梅情分,教人思憶。
我來浮玉,似憑陵滄海,躡金鰲背。又若騎鯨游汗漫,飛入八荒之外。
鐘鼓傳聲,樓臺倒影,不類人間世。徘徊吟眺,恨無陶謝酬對。
今古潮落潮生,問英雄多少,與江俱逝。直欲乘風歸閬苑,疑是三生習氣。
未辨魚蓑,先盟鷗鷺,奈卜鄰無地。從今清夜,夢魂應繞空翠。
柳塘居處,方壺道號,汪姓莘名耕字。
欲將丹藥點凡花,教都做、水仙無計。
家中安石,村中居易,總是一場游戲。
曲終金石滿吾廬,爭奈少、柳家風味。
一片江南春色晚。牡丹花謝鶯聲懶。問君離恨幾多長,芳草連天猶覺短。
昨夜溪頭新溜滿。樽前自起噴龍管。明朝飛棹下錢塘,心共白蘋香不斷。
雁陣驚寒,故喚起、離愁萬斛。因追念、鏡鸞易破,鳳弦難續。詩句已憑紅葉去,夢魂未斷黃粱熟。嘆浪萍、風梗又天涯,成幽獨。
歸來引,相思曲。塵滿把,淚盈掬。對長天遠水,落霞孤騖。立盡西風無好意,遙山也學雙眉蹙。恨草根、不逐鬢根摧,秋更綠。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念如今、此意誰同。溪光不盡,山翠無窮。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
籃輿乘興,薄暮疏鐘。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陣,曉枕云峰。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桃李綠陰濃,屈指中和三六。恰是仙翁初度,靄瑞煙芬馥。
歌喉宛轉繞華堂,總是長生曲。他日臨清亭上,看兒孫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