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首 其二
游子從來悲故鄉,歸來襟袖芷蘭芳。
夢魂飛去云濤遠,杖策閑行秋水光。
可是夢中曾到此,安知身后卻余香。
紫陽弟子有賢子,卜筑新亭真肯堂。
游子從來悲故鄉,歸來襟袖芷蘭芳。
夢魂飛去云濤遠,杖策閑行秋水光。
可是夢中曾到此,安知身后卻余香。
紫陽弟子有賢子,卜筑新亭真肯堂。
游子向來都悲嘆自己的故鄉,歸來時衣襟衣袖間帶著芷草蘭花的芬芳。夢魂飄飛到云濤浩渺的遠方,拄著拐杖悠閑地漫步在秋水的波光中。難道是在夢中曾經到過這里,怎知身后還留存著余香。紫陽先生的弟子有賢能的兒子,選址修筑新亭真是能繼承父業。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芷蘭芳:芷草和蘭花的香氣,象征美好品德。
杖策:拄著拐杖。
紫陽:指南宋理學家朱熹,號紫陽。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
肯堂:原意是兒子肯替父親建造房子,后指能繼承父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經歷了一段漂泊后回到故鄉之時。當時社會理學盛行,朱熹作為理學大家影響深遠。詩人看到紫陽弟子的賢子能繼承父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游子思鄉及對賢能之人的贊賞。其特點是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巧妙運用意象和典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氛圍和文人的情感表達。
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
一辭御苑青門去,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
避地江湖知幾春,今來本郡擁朱輪。
阮郎無復里中舊,玉城山里多靈藥,擺落功名且養神。
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
一日聲名遍天下,
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
鸞聲窈眇管參差,清韻初調眾樂隨。
幽院妝成花下弄,
聞道今年寒食日,東山舊路獨行遲。
東岳真人張煉師,高情雅淡世間稀。
堪為列女書青簡,
云衢不要吹簫伴,只擬乘鸞獨自飛。
碧云佳句久傳芳,曾向成都住草堂。
振錫常過長者宅,若許相期同結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昨來樓上迎春處,今日登樓又送歸。
蘭蕊殘妝含露泣,
萬古至今同此恨,無如一醉盡忘機。
君思郢上吟歸去,故自渝南擲郡章。
野戍岸邊留畫舸,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
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十二碧峰何處所,
永安宮外是荒臺。
麟臺少監舊仙郎,
洛水橋邊墜馬傷。
塵污腰間青襞綬,
猶賴德全如醉者,
不妨吟詠入篇章。
南荊西蜀大行臺,幕府旌門相對開。
名重三司平水土,
不是郢中清唱發,誰當丞相掞天才。
一家何啻十朱輪,諸父雙飛秉大鈞。
曾脫素衣參幕客,
今日山公舊賓主,知君不負帝城春。
南宮幸襲芝蘭后,左輔曾交印綬來。
多病未離清洛苑,聞說隨車有零雨,此時偏動子荊才。
俊骨英才氣褎然,策名飛步冠群賢。
逢時已自致高位。得疾還因倚少年。
天上別歸京兆府,人間空數茂陵阡。
今朝穗帳哭君處,前日見鋪歌舞筵。
前年曾見兩鬟時,今日驚吟悼妓詩。
鳳管學成知有籍,
寂寞魚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瓊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