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效阮步兵
松巔負殘雪,高映寒食輝。
沖風忽飄墮,勢若從天飛。
庭虛四散入,凌亂侵人衣。
衣重不忍拂,恐與清景違。
援琴弄太古,聲淡節亦稀。
眾笑己獨賞,恍然迷是非。
乃知絕弦意,千載同依依。
松巔負殘雪,高映寒食輝。
沖風忽飄墮,勢若從天飛。
庭虛四散入,凌亂侵人衣。
衣重不忍拂,恐與清景違。
援琴弄太古,聲淡節亦稀。
眾笑己獨賞,恍然迷是非。
乃知絕弦意,千載同依依。
松巔殘留著積雪,在寒食節的光輝下高高映照。疾風忽然將雪吹落,那態勢好像從天上飛下。庭院空曠,雪四散飄入,凌亂地沾在人衣服上。衣服被雪打濕變重也不忍拂去,怕違背了這清幽的景致。拿起琴彈奏古曲,聲音清淡節拍也稀少。眾人嘲笑只有自己欣賞,恍然間迷失了是非。這才明白伯牙絕弦的心意,千年以來都如此令人感慨。
松巔:松樹頂端。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前一二日。
沖風:疾風。
庭虛:庭院空曠。
援琴:拿起琴。
太古:指古曲。
絕弦意:指伯牙因知音鐘子期去世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的心意。
阮步兵即阮籍,其詩多表達對現實不滿和內心苦悶。此詩效阮籍之作,推測作者可能處于類似境遇,在寒食節看到松巔殘雪之景,觸發內心孤獨與對知音的渴望,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孤獨與對知音的向往。以景開篇,后寫自身行為和心境,藝術上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模仿阮籍詩風中展現個人情感,有一定藝術價值。
底事鴛衾七載閒,此情唯似海天寬。君心池水溶溶蕩,注海傾江欲受難。
巾峰高插牛斗旁,高人一出草木黃。碧云縹渺下溟漳,直來竺國吳山陽。吳山竺國山水重,丹灶煙鎖蓮花峰。一聲兩聲猿嘯月,十里五里松號風。高人放浪得真趣,半紙功名何足貴。白頭黃卷對青岑,金鳥飛上裟羅樹。
南北飄零逐燕飛,營巢今復傍烏衣。家移白下原為客,夢到黃山不是歸。廿載看花憐并蒂,半生種柳嘆成圍。江天處處皆新水,好向垂綸燕子磯。
合歡合葉不合花,花合何如葉合好。夜夜相交不畏風,令君蠲忿長相保。勸君多種合歡枝,葉至黃昏合不遲。夜合合花那得似,花有離時葉不離。
海外星辰別有天,五云多處隔風煙。年來不敢停頭望,但向天街結臥緣。
云蔽陽虧大宇霃,黃河縈轉太行嵚。雨濃疇管蕙蘭泣,風寂孰同桃李瘖。鑿里固然難進枘,釜前無處不遺鬵。傳聞琬琰聲華貴,璞破咸驚質是琛。
攀躋不及畫難成,俯仰儀容儼典型。霜月暗高初定夜,石泉流響六時經。丹峰幻出青螺髻,寶幾誰憑紫玉屏。任去古今還底事,一回瞻睇夢全醒。
結繩已是散洪濛,書契紛紛日更工。無極已前誰得似,一簾草色自春風。
不根之論本無天,沒溺聰明到幾千。白首飛章元衛道,赤心扶世豈知年。文章遠繼軻尼后,聲績還居董賈前。素抱死生如芥蒂,是誰收骨道途邊。
四祖門庭寂寞秋,牛頭只是舊牛頭。如何一旦風光別,花落花開百鳥愁。
銀艾初腰黛筆濃,將雛新喜上眉峰。命名豈必因溫嶠,贈字還須待蔡邕。湘浪色搖文葆綠,岳霞光映錦繃紅。知君心切疲氓處,正與合飴膝上同。
春殘才作探春行,古寺尋僧懶問名。近海景多頻立馬,對花情劇更聞鶯。鏡湖敢乞君分賜,寶地偏教佛主盟。卻憶江南如畫里,萬峰青接水邊城。
桑下不三宿,閣中經半年。青山滿庭戶,雖好莫留連。
知汝彈冠意易闌,苦貧未免覓微官。?團巷口殘燈火,愁絕霜風十月寒。
平生愁作別,今我適長安。忍使鄉園客,都成夢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