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危一
南鄉老人危翁一,歲晏雨晴扶杖出。
驚聞二圣塵再蒙,歸闔柴門哭三日。
眼空愁絕聲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
凜然生氣申包胥,萬古千秋葬忠義。
南鄉老人危翁一,歲晏雨晴扶杖出。
驚聞二圣塵再蒙,歸闔柴門哭三日。
眼空愁絕聲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
凜然生氣申包胥,萬古千秋葬忠義。
南鄉有位老人叫危翁一,年末雨過天晴時他拄著拐杖出門。突然聽聞兩位圣上再次蒙塵遭難,他回到家中關上柴門痛哭了三天。眼中空洞、哀愁到了極點,哭聲也漸漸停止,鄉里人來慰問他時,他已經去世了。他那凜然的生氣就像申包胥一樣,萬古千秋埋葬著他的忠義。
歲晏:年末。
二圣塵再蒙:指兩位圣上再次遭遇困境、蒙塵受辱。
闔:關閉。
唁:慰問死者家屬。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曾為了復國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二圣塵再蒙”推測,應是處于國家動蕩、君主蒙難的時期。詩人目睹像危翁一這樣普通百姓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忠義之舉,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危翁一的忠義精神。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普通老人的行為來反映家國情懷,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特定時期人們的愛國情感和忠義品質。
每逢佳節何曾坐,唯有今年不得游。
張邴臥來休送客,菊花楓葉向誰秋。
水國春雷早,闐闐若眾車。
自憐遷逐者,猶滯蟄藏余。
羈貧不易去,此日始西東。
旅舍秋霖葉,行人寒草風。
酒醒余恨在,野餞暫游同。
莫使禰生刺,空留懷袖中。
有月多同賞,
無秋不共悲。
如何與君別,
又是菊黃時。
南登秦嶺頭,回首始堪憂。
漢闕青門遠,商山藍水流。
三湘遷客去,九陌故人游。
從此思鄉淚,雙垂不復收。
已嘆漳濱臥,何言駐隙難。
異才傷促短,諸友哭門闌。
古道松聲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魯人觀。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蒼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積。
野幕冷胡霜,關樓宿邊客。
隴頭秋露暗,磧外寒沙白。
唯有故鄉人,沾裳此聞笛。
峽口巴江外,無風浪亦翻。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離猿。
行客思鄉遠,愁人賴酒昏。
檀郎好聯句,共滯謝家門。
新琴傳鳳凰,晴景稱高張。
白玉連徽凈,朱絲系爪長。
輕埃隨拂拭,雜籟滿鏗鏘。
暗想山泉合,如親蘭蕙芳。
正聲消鄭衛,古狀掩笙簧。
遠識賢人意,清風愿激揚。
相送臨寒水,蒼然望故關。
江蕪連夢澤,楚雪入商山。
話我他年舊,看君此日還。
因將自悲淚,一灑別離間。
吉日兮臨水,沐青蘭兮白芷。
假山鬼兮請東皇,鸞旌圓蓋望欲來,山雨霏霏江浪起。
神既降兮我獨知。
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
跳枝竄葉樹木中,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愿巢深叢。
穿皮啄朽觜欲禿,聲音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
口干垂血轉迫促,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
臘月江天見春色,
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
楚國游人不相識。
種柳南江邊,閉門三四年。
艷花那勝竹,凡鳥不如蟬。
嗜酒漸嬰渴,讀書多欲眠。
平生故交在,白首遠相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