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學士三首 其一
左幡彤赤抗前旌,捧詔西歸覲大庭。
漢署余香薰錦帳,唐家新政紀云屏。
迎秋畫隼開朱旆,別夜哀烏動列星。
從此回翔宸渥厚,冠緌清曉俯階蓂。
左幡彤赤抗前旌,捧詔西歸覲大庭。
漢署余香薰錦帳,唐家新政紀云屏。
迎秋畫隼開朱旆,別夜哀烏動列星。
從此回翔宸渥厚,冠緌清曉俯階蓂。
左邊赤色幡旗在前行旗幟中顯得很突出,你捧著詔書向西回朝去朝見皇帝。在漢時官署沾染的香氣還熏著錦帳,唐朝的新政都記錄在云屏之上。迎接秋天,畫著隼鳥的船揚起紅色旗幟,分別之夜,哀啼的烏鴉驚動了列星。從此你將在朝廷受恩深厚,清晨戴著官帽俯身看著臺階前的蓂莢。
左幡彤赤:左邊赤色的幡旗。抗:突出。前旌:前行的旗幟。
覲:朝見。大庭:朝廷。
漢署:借指官署。余香:指在官署沾染的氣息。
唐家新政:這里借指當時朝廷的新政策。云屏:繪有云紋的屏風,常用來記錄重要之事。
畫隼:畫有隼鳥的船。朱旆:紅色的旗幟。
宸渥:皇帝的恩澤。
冠緌:古代官吏的冠飾,這里代指官員。蓂:蓂莢,傳說中堯時的瑞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朝廷可能有新政策頒布,楊學士奉詔回朝,詩人在送別時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祝福和對朝廷新政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楊學士回朝,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意象豐富。它展現了當時朝廷的氣象和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在文學上體現了送別詩典雅莊重的風格。
翔龍宮殿已蓬飄,此日傷心萬國朝。目擊崖門天地改,寸心難與海潮消。
昔年長恨春歸晚,及到春來又恐殘。今日摧頹蕭寺里,閉門一任歲將闌。
綠勝章臺楊柳街,青羅斗帳凈無埃。五株何用詩頻說,安得韓公到此來。
灑然林下高風,百年長作貞松偶。鉛華不御,芳馨自遠,蕙蘭堪友。蜀苑呼龍,孤山邀鶴,歲寒同守。想繁華時節,何曾得意,也不為,冰霜瘦。自是東風較晚,枉催開、園林如繡。眼中羞見,夭桃秾李,炫奇爭秀。夢繞南枝,幽香和月,暗沾襟袖。倩淋漓醉墨,生綃寫取,祝梅花壽。
省卻胭脂閑費。領略琴書滋味。西北有高樓,冉冉碧云來未。堪記。堪記。正是臘梅天氣。悄悄空庭吟久。明月今生消受。并坐話輕舠,紅樹青山回首。思否。思否。春水一池如酒。吐出情絲千縷。寫就鴛鴦新譜。隔著小紅墻,惹起相思何苦。遲暮。遲暮。折贈天涯芳杜。海上瓊樓縹緲。一枕雞催天曉。埋玉自深深,入夢癡魂嬌小。春老。春老。簾外紅梅枯了。古木斜陽天遠。濁酒一樽誰勸。儂悔太多情,頑石生生如愿。憔悴。憔悴。落葉哀蟬凄怨。
坐閱人間幾劫灰,試從清淺問蓬萊。此山此水自古有,是佛是仙何處來。
逃閒閉關坐,忽有賣花聲。老大自多感,依然京洛情。
巖樹交柯如有意,欲將密葉蔽溪門。紫府沿源應不遠,未知相去幾程云。
倚樓看,霜融素瓦,路近煙磧。弦索繁聲漸發。鐙簾動影似織。聽一串、清歌珠歷歷。頓折蕩、千結柔腸,問座中、誰是遠行客。衫纻盡沾濕。惻惻。死生便分疏隔。況嫠婦、空閨催機杼,悲甚遺孤泣。忽戰場桴鼓,春雷飄疾。寸心萬感,憑仗他、傾吐牢愁冤抑。年少事、風流云散,揗華發。壯志半蝕。遣情處、翻教恨更積。醉歸去、獨擁寒衾,漏碎滴。驚魂縹緲疑終拍。
小倚銀屏側。偷眼覷、斜陽樓閣,紅絲繡出。訴盡癡情詩一紙,燕子偏能銜得。生只愿、成灰成骨。似水年華飄泊也,替麝香、青寫愁痕跡。嘆此事,真凄絕。歌殘玉樹傷時節。沒奈何、酒澆紅豆,臨波爭擲。文采南朝今渺矣,一一胸前捫歷。忽聽得、紫簫聲咽。儂是朱蘭難著土,被東風、點點吹成血。那忍對,伊人說。說著牢愁起。媵新詞、凄涼哀感,卿真解事。日暮天寒寥落甚,終古相思無已。嘆我已、今生如此。一任東風桃李鬧,占百花、頭上寧先死。人世夢,付流水。與君并老毛錐底。說當初、屠龍縛虎,到今奚似。憔悴風塵同調少,閑覓林泉圖史。最難遣、滄桑情味。抱住芳心終不改,便此間、小住猶長計。盡許我,消魂矣。尚臥青山側。奈蒼生、如此憔悴,斯人未出。知否阿咸牢落甚,畢竟年來何得。恨只恨、天生癡骨。同是人間煩惱者,又何須、色相留鴻跡。五濁世,真愁絕。文人自古無奇節。敢相期、衣冠抱住,且休拋擲。庾信悲涼蒙叟痛,一樣滄桑經歷。枉剩這、遺詩幽咽。抵死沉吟渾不斷,為中年、以后皮無血。君與我,毋徒說。
遂寧好,勝地產糖霜。不待千年成琥珀,真疑六月凍瓊漿。
嬌馬寧馨郎,氈車薄媚娘。蕭蕭兩蓬鬢,愁入少年場。
瀑溜落巖冰柱碎,迸珠跳沫似飛埃。西風更與游人便,時送輕塵灑面來。
窗前蕉葉陰濃后,臨池墨痕翻污。風揭云飛,蛇驚草偃,筆勢千秋誰悟。清齋味苦。只筍束共庖,茗甌浮乳。想得書僧,徑來相訪定佳侶。瑤函珍重共啟,怕顛張未解,馳驟如許。喪亂經心,中秋過眼,別有人間奇遇。縈愁萬緒。問天祿琳瑯,至今存否。瘴海崩濤,化成昏夜雨。
悵望白銅鞮,醉聽金縷衣。花間愁落日,老更惜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