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曉望
睡足猶欹枕,歡沉即掩樽。
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野色兼山遠,溪流漲雨渾。
淵明有歸意,惟是對桐孫。
睡足猶欹枕,歡沉即掩樽。
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野色兼山遠,溪流漲雨渾。
淵明有歸意,惟是對桐孫。
睡飽了還斜靠在枕頭上,歡情消逝就掩上酒樽。風中花兒飛舞姿態優美,如煙柳絮飄落不留痕跡。郊野景色與遠山相連,雨后溪水上漲變得渾濁。我像陶淵明一樣有歸隱之意,只是對著小梧桐樹。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歡沉:歡情消逝。
樽:酒杯。
風花:風中的花。
煙絮:如煙的柳絮。
野色:郊野景色。
渾:渾濁。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田園詩人,有歸隱田園的經歷。
桐孫:小梧桐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春日清晨漫步郊野,看到眼前美景,聯想到陶淵明的歸隱生活,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環境相對平靜,詩人在自然中尋求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借春郊曉景表達歸隱之意。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城西山,相鉤連,隔水照見蔚藍天,中有芙蓉碧嶄然。真人手持綠玉杖,瀛洲一去茫無邊。谷巖歷落掛飛斗,樓閣崔巍凌紫煙。古松當道石作根,松下寒瀨縈潺湲。百花盡繞諸峰前,前有神龍藏九淵。赤鱗蜿蜒過千尺,四海豐登長晏眠。堯舜在上位,佐命皆惠宣。豈如秦漢主,燒丹學飛仙。白玉之牒黃金編,樓船美人去不旋。窮極耳目欲,思比赤松肩。焉知清靜化,乃可與長年。
飛去無勞首重回,春風何力柳眉開。他生若作銜環鳥,莫向名花隊里來。
湖上行歌雪滿舟,花前吹笛月盈樓。玉樹瓊枝香馥郁,端的,閑云孤鶴憶來游。世事風馬牛與我,輕可,人生幾許任沈浮。雁素魚箋音問杳,難了,天涯咫尺輒遲留。
也知月姊是天姝,天上人間絕世無。霧刷云撩何不可,卻須插一水精梳。
上門無客猶當守,且試新技持毛衣。近市繁聲入窗小,遠天空景隨暮低。似此雙針算有事,偶然一句哼無題。燈幽漸覺神微渺,背光隱約見斜眉。
竊竊眾所憂,不踰衣食間。孰知溫飽外,可憂非一端。賤憂道難行,貴憂名不完。誰能斷棄此,自樂如孔顏。
簫鼓聲中勸酒頻,南鄰仙老慶初辰。知君自有長生術,不用詩人祝大椿。
住山骨相無人識,何處頭陀忽扣關。第一座中聞謦欬,已知輸卻大溈山。踢倒凈瓶呼木?,華林已坐一生窮。卻教一座溈山主,都在頭陀相法中。
五絲合歡被,還得五絲縫。儂為懊惱曲,還持懊惱儂。
澤國有幽人,城中稀復見。曾觀論史書,吾黨有靦面。
門外紅塵一丈深,開門碧霧秋陰陰。十年對雪守漢節,三月不肉聞韶音。風高常與鶴同夢,雨作或聽龍一吟。淮南大隱人所羨,令我不樂思故林。
妾如江邊花,君如江上水。花落隨水流,東風吹不起。
江南老我著書才,衣上征塵撲不開。天為斯人留夢境,淡煙疏雨過蘇臺。
丹陵觀,有古杉,屹如雙闕當云門。云是鐘君之手植,君去此樹馀空村。尾搖翡翠梢八表,根結蛇蛟行九原。幽邊豈無鬼神護,深處直形天地恩。一方拆裂引穿溜,猶是百年燒火痕。蒼皮樹里漸欲合,始知草木有道存。或云下有丹火伏,四時地底皆春溫。神還復壯此其驗,疑是自此無傳喧。平生政坐嗜奇古,來看適值寒冬昏。長歌沈思繞其下,夜半月高松露繁。飄飖葉縣鳧舄影,牢落豐城龍劍魂。何當喚起博物者,共騎黃鵠凌昆崙。
白屋還施紛,瑩瑩雪不如。更開三尺牖,照我五車書。冬盡收蕓草,秋來曬蠹魚。便便一夢覺,人道孝先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