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友人惠蟹
秋水江南紫蟹生,寄來千里佐吳羹。
楚人欲使衷留甲,齊客何妨死愿烹。
下筯未休資快嚼,持螫有味散朝酲。
定知不作蟛蜞悮,曾廁西都博士名。
秋水江南紫蟹生,寄來千里佐吳羹。
楚人欲使衷留甲,齊客何妨死愿烹。
下筯未休資快嚼,持螫有味散朝酲。
定知不作蟛蜞悮,曾廁西都博士名。
秋天的江南水中生長著紫蟹,友人從千里之外寄來佐以吳地的羹湯。楚人想讓蟹保留蟹甲,齊人即便死也愿被烹煮。下筷子不停暢快咀嚼,手持蟹螯品嘗美味消散早晨的酒意。我知道它不會被誤認成蟛蜞,它曾在西都與博士之名同列。
惠:贈送。
佐:輔助,搭配。吳羹:吳地的羹湯。
楚人欲使衷留甲:據記載,楚人認為蟹有甲可保護自己,象征著有所保留。
齊客何妨死愿烹:齊人喜歡吃蟹,即便蟹被烹煮也不在意。
下筯:下筷子。資:憑借。
持螫:手持蟹螯。朝酲:早晨酒醒后的困憊狀態。
蟛蜞:一種小蟹。
廁:參與,置身。西都博士名:可能指與蟹相關的典故或記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身處江南,友人從遠方寄來螃蟹,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體現出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美食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寄來的螃蟹,突出吃蟹的樂趣。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描寫吃蟹場景生動。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和飲食文化。
七十未華顛。浩蕩春風桃柳前。喚起吳興張子野,翩翩。老有童心即地仙。門巷斷橋邊。眉月初三正上弦。笑指孟光妝鏡底,湖天。同看青春五百年。
月之所在謂之身,朝市山林幾樣人。靜看一輪如此潔,莫將身著軟紅塵。
鳳毛代起重明光,御筆新分豸史霜。暫爾鳴珂嫻禮樂,還看策馭問津梁。褰帷日映寒花麗,感事愁同雁字長。尺五恩章暉帝里,應知諫草映縹囊。
網牽三百里,人隔水云鄉。煙渚鐘靈秀,風濤破淼茫。情真殊可鑒,世濁亦何妨。照汝詩心凈,不慚微燭光。
江門閒起坐,白發照秋山。花擁宜人佩,蘭分稚子班。天恩來鎖闥,星信報銀灣。笑看東林鶴,傳書海上還。
為愛先生所賦詩,半生參學老猶迷。如今數卷鐘山草,步步相隨處處攜。
親戚情深別醞濃,藍輿搖兀兩三峰。酒醒已過扶車嶺,猶問前山第幾重。
始識未逾壯,重逢四十馀。狂隨春酒盡,病與好詩疏。有賦堪懲咎,無成托遂初。阿同頻共語,時得問何如?
明月照北林,孤鴻有哀音。攬衣起坐彈鳴琴,憂思徘徊獨傷心。可憐堂上生荊杞,空自繁華粲桃李。種瓜寂寞青門外,采薇悵望西山址。芒碭云歸大澤空,后五百歲無英雄。途窮慟哭誰知者,沈湎狂言元自公。
晴垂芳態吐牙新,雨擺輕條濕面春。別有出墻高數尺,不知搖動是何人。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掛垂楊立地愁。牽斷綠絲攀不得,半空懸著玉搔頭。西園高樹后庭根,處處尋芳有折痕。終憶舊游桃葉舍,一株斜映竹籬門。劉白蘇臺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呼酒去,吟興問誰豪。萬里天風聞鐵笛,二更簾影卷銀濤。人比月輪高。
作賦三秋客,登高九日筵。寒螀啼草露,云雁下江煙。洞窈層城外,山浮積水前。金箱圖五岳,芝闕儼群仙。太守庭多暇,邀賓席屢遷。朝登松閣靜,夕返桂舟牽。簫鼓中流震,樓臺落影懸。殊方黃菊節,萬頃白鷗天。棋拙逢勍敵,杯深怯老年。鹖冠吾自放,鵬路爾俱鶱。良吏雙聯璧,酣歌獨扣舷。醉非風側帽,歸愛月隨鞭。何必東籬酌,王弘有酒錢。
江喧過雨時,綠樹搖南飔。歸客乘流下,扁舟向我辭。臺臨春望迥,山繞旅行遲。無限蘼蕪草,因君寄所思。
黃菊花開尚未齊,晨看偏愛露猶棲。乍晴難得重陽節,久雨俄成十日泥。往事忽驚風過耳,舊詞空寄水平臍。新晴愈覺秋容好,拄杖游山到處攜。
裊裊不自持,何以制沈犗。聊懸一魴餌,鯨鳣未可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