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母蔣氏挽詩 其二
清□白雪照孀居,閉戶常勤教子書。八十全歸□無憾,即看華表樹門閭。
清□白雪照孀居,閉戶常勤教子書。八十全歸□無憾,即看華表樹門閭。
昔與高仲武,孤蹤相往來。
人推江表俊,曲和郢中哀。
吾道存鞿靷,斯文撥草萊。
三年重握手,蓬藋一時開。
村優登春臺,歌舞眩兒童。兒童觀劇亦何樂,但愛官人烏帽穿袍紅。
世人看畫亦論詩,何異村童看劇短識知。白描高手屏不愛,惟愛十斛涂胭脂。
西澗作畫如作詩,沈吟取格每逾時。忽然有得快落筆,雨葉風枝隨手為。
勸君伸紙弗高格,多畫牡丹多著色。商彝周鼎棄溝渠,吳門藥制宣爐百金直。
我今頹唐百不惜,胡琴碎市亦何益。望君畫貴多直錢,分我潤筆沽酒吃。
故人有子尚饘粥,
抱君等身大著作。
劉向而后此大宗,
豈同陳晁竟目錄。
誰能續命。五色交相映。浪說辟兵還壓勝。繭館珠囊堪贈。
不須繞戶高懸。料應妝臂同纏。愿取一絲一歲,與郎情緒綿綿。
君不見呂梁懸水三十仞,盤渦轉地石流迅。開鑿疑留鬼斧工,胥濤鯀浪不停瞬。
昔我維舟向此行,排山倒海勢崩騰。百夫牽挽不得進,十步九折時洄瀠。
邇來沙嘴高于石,滄桑轉盻俱陳跡。二洪上下成安流,行人無事驚辟易。
辛苦官家事齧桑,投璧沉馬猶皇皇。往事徒聞說坡老,鐫功勒石今昂藏。
模糊半已迷蝌斗,縱橫錯落龍蛇走。筆峰似與洪爭奇,千秋遺跡同岣嶁。
我生好古更懷賢,摩挲巉刻成新篇。吁嗟,呂梁可平碑可滅,惟有高名終古常流傳。
賓客能談少傅兒,海中仙果得生遲。自今一落人間后,即見新枝壓舊枝。
茂弘不用長年悲,淮水東流本與期。一日名駒驚俗眼,奔云老驥敢言衰。
莫因居此與名疏,
未可唐捐肘后書。
晝短夜長須強學,
青春不再汝知乎。
閻公十八學士圖,當時妙筆分錙銖。惜哉名姓不題別,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馬一匹驢,五士無馬應直廬。五鞍施狨乃禁從,長孫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一人觀鵝憑欄立,一人運筆無乃虞。
樹下樂工鳴瑟竽,八士環列按四隅。笑談散漫若飲徹,盤盂杯勺一物無。
坐中題筆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論書。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樹各相語,一人系帶行徐徐。后有一人豐而胡,獨吟芭蕉立踟躕。
一時登瀛客若是,貞觀治效真不誣。
書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脫幾百儒。雄文大筆亦何有,餐錢但日靡公廚。
邦家治亂一無補,正論出口遭非辜。時危玉石一焚掃,覽畫思古為嗟吁。
我曹初作綵衣郎,白纻先生正擅場。
大筆可堪專簿領,遠圖終恐用文章。
清淮絕唱新盈卷,綠發奇篇舊滿囊。
此去功名都未測,公年方永力方強。
稽古堂前,恰見四番端午。又來江上,聽鳴鼉急鼓。
棹歌才發,漠漠一川煙雨。輕舟搖揚,浪心掀舞。
倦客今年續命,欠□彩縷。歸期漸近,刬地縈心緒。
何日斑衣,更看迎門兒女。百懷且付,尊前蒲黍。
行人到武昌,已作半途喜。那識武昌南,煙水五千里。
兩岸層層嶂,孤城面面山。橫襟憑一葉,睥睨洞庭間。
未入衡州郭,先見衡州城。城墻垂薜荔,大抵似巴陵。
綠凈不可唾,此語足千古。天水澹相涵,中有數聲櫓。
花放不知名,稻秀猶能長。芳草隱清流,但聽清流響。
幾月舟行久,今朝倦眼開。萬峰飛舞處,一片大江來。
南岳云中盡,東流海上忙。他年圖畫里,著我在瀟湘。
青山如幄裹河聲,
?窕秋原十里明。
欲擲積哀人境外,
當頭落日尚崢嶸。
我愧樗材炙蕙芳,
徽風雅調引來長。
十年離恨猶能說,
時對云容想羽裳。
白石余牛飯,秋云卸馬鞍。
門臨滄海大,人倚暮江寒。
老眼當花妥,枯腸笑墨乾。
獨留千載意,來諗讀經壇。
殘發凋零不滿巾,閉門聊得養天真。
恐傷藥草停除地,為惜松槎禁伐薪。
獨木架成新略彴,一峰買得小嶙峋。
蕭然便覺渾無事,談笑時時過近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