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
庭暗梨花疑有月,堤晴楊柳自生煙。
庭暗梨花疑有月,堤晴楊柳自生煙。
過了清明日愈遲,年華不復在辛夷。
誰知綠葉陰成處,正是青天露坐時。
茂草滿庭喧鼓吹,嫩湯出鼎試槍旗。
衰翁敢作明年計,剩與東君惜語離。
學問參千古,工夫始一經。
寧論綬若若,且喜佩青青。
汝業方當進,吾言要細聽。
仍須知稼穡,勉為國添丁。
是身如鼠穴太倉,七十始辦求深藏。
扶衰復拜求舊詔,入對講殿瞻颙昂。
期年蒙恩許謝病,家居更辱鄉黨敬。
今夕不醉無庸歸,此老余年君所知。
遮日云生忽復收,黃鴉鳴喚伴林鳩。
也知雨意逢秋作,未害山翁竟日游。
陌上驛亭雙只堠,煙中漁釣兩三舟。
歸遲不是尋詩料,秣蹇民家偶小留。
文章如弈棋,分量固有極。
學不盡其才,識者為太息。
古來名世士,亦或墮此域。
至今讀其文,曷嘗不追惜。
士生千載后,夙慕當自力。
如其不能然,歸哉事耕織。
江上漁家水蘸扉,閑云片片傍苔磯。
釣收鷺下虛舟立,橋斷僧尋別徑歸。
海近岡巒多迤邐,天寒霧雨正霏微。
羊裘老作桐江叟,點檢初心幸未違。
我初居三山,同里數十人。
尊酒相勞苦,言辭亦諄諄。
去來四十年,皆成冢中塵。
子孫雖或存,敗屋賣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過坐一貧。
我幸未至此,亦復拙謀身。
無飯可哺汝,觸目成悲辛。
煌煌藝祖業,土宇盡九州。
當時王會圖,豈數汝黃頭。
今茲縛纛下,狀若觳觫牛。
萬里獻太社,裨將皆通侯。
淪漪一曲繞茅堂,葛帔紗巾喜日長。
多事林鳩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涼。
深枝著子累累熟,幽草開花冉冉香。
安得此時江海上,與君袖手看人忙。
骨相坐一寒,仕宦經百謫。
晚入文昌省,又坐煩言嘖。
詔書復收召,付以大典冊。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歸來稽山下,三食新獲麥。
草屨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屢作,怳若將歸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翦紙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豈屋漏脈。
盡去囊中藥,默觀鼻端白。
正氣徐自還,鬼子何足磔。
日日蠻童佩一壺,壺干時亦復村酤。
橫林露塔遠猶見,暮靄籠山淡欲無。
綠浦例憑菰作界,畫橈常遣鷺前驅。
此身元是滄浪客,敢學高人乞鏡湖。
高帝中興萬物春,青衫曾忝綴廷紳。
仕為將相卻常事,年及耄期能幾人。
早幸執殳觀北伐,晚叨秉筆記東巡。
歸耕況復蒼梧近,鬰鬰蔥蔥佳氣新。
野草幽花無歇時,一窗終日對東籬。
病猶獨醉雖堪笑,老未全衰亦自奇。
古紙硬黃臨晉帖,矮箋勻碧錄唐詩。
個中疑是忘憂處,問著山翁卻不知。
養生妙理本平平,未可常談笑老生。
業力頓消知學進,人情愈薄喜身輕。
鶴雛日長丹砂頂,巖溜時聞玉佩聲。
最是扁舟暮歸處,一川風月遠相迎。
新歷在手心怕開,日月聯翩相續來。
黃金散盡自一快,白發不貸真可哀。
無為健羨廣成子,千二百年終有死。
膠不可黏西去日,刀何由翦東流水。
酒無醇醨但痛飲,市醞上尊俱醉耳。
堂堂七尺死即休,不飽烏鳶飽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