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應夫見貽六首 其四
大方今始識無隅,明月珊瑚袖手攄。
愧甚許提圯上履,喜于親授活人書。
風神峙玉藏純白,議論昂霄到古初。
內顧斐然知不稱,祇宜歸隠自扶鋤。
大方今始識無隅,明月珊瑚袖手攄。
愧甚許提圯上履,喜于親授活人書。
風神峙玉藏純白,議論昂霄到古初。
內顧斐然知不稱,祇宜歸隠自扶鋤。
如今才真正認識到大道廣闊無邊沒有角落,如同明月與珊瑚般的才華只需袖手便能抒發(fā)。很慚愧得到您像黃石公提鞋那樣的賞識,高興能親受您如救人之書般的教誨。您風采如美玉藏著純粹的品質,議論高入云霄能追溯到遠古。反觀自己文采平庸自知不配,只適合歸隱去扶鋤耕種。
大方:大道。無隅:沒有角落,形容廣闊無邊。
明月珊瑚:比喻才華出眾。攄:抒發(fā)。
許提圯上履:用張良在圯上為黃石公提鞋,得授《太公兵法》的典故,指得到他人賞識和教導。
活人書:能救人的書,這里指有益的教誨。
風神:風采神韻。峙玉:如美玉般挺立。
昂霄:高入云霄。
斐然:有文采的樣子,這里是自謙文采平庸。
隠:同“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王應夫贈詩給詩人,詩人回贈此詩。當時可能是文人之間的交流,詩人在與王應夫的交往中,感受到對方的才華和對自己的賞識,從而寫下此詩表達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王應夫的感激與贊賞,同時自謙。其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典雅。在文學交流中展現(xiàn)了文人之間相互敬重、謙遜的態(tài)度。
西來萬里拜孤城,
燕子山高有勒銘。
此去關山多峽路,
烽臺猶扼迭里門。
貳職雙鳧最,空群一鶚先。海方歌贊府,幕下借曹椽。
舒卷忘情外,騰淩議法前。通才需妙選,隨地副班聯(lián)。
佐邑稱能吏,兼曹重外臺。綢繆資畫諾,保障滌氛埃。
蓮幕三城頌,花封百里回。名因趨府達,當寧解掄才。
短槎迢遞溯銀河,金風吹冷桂枝柯,廣寒宮里問嫦娥。
問嫦娥,秋幾許。探花郎,來伴侶。
小袖依高樓,半露梅紅色。才掩紗窗卻又開,此意無人識。
深鎖玉闌干,再見無由得。惟有雕梁紫燕兒,泥語妝臺側。
近水碧窗明,隔柳珠簾細。殘月看看又過西,有個人兒倚。
燕子已空來,紅粉曾輕墜。藏得離愁有萬千,天末浮云起。
簾外曉風寒,惱殺郎催起。昨夜眠時已四更,略再教儂睡。
繡帶不曾拴,且挽烏云髻。記得曾簪玳瑁釵,怎在衾兒里。
西園公子妙談棋,南國嬌嬈工掃眉。
云雨凄涼《神女賦》,江山寥落黨人碑。
妝樓鐙火低鬟影,禪榻茶煙飏鬢絲。
畫里浮家風景好,吳宮花發(fā)早春時。
懷歸眠不得,荒驛五更寒。
路曲聽雞轉,林昏立馬看。
霜花迎面落,月影照身殘。
猶有牽衣者,殷勤淚暗彈。
翠翹花艾年時昨。斗新五采同心索。含笑祝千秋。長眉如莫愁。
流光旋磨蟻。換調重拈起。深院竹和絲。皺紅裁舞衣。
相君高臥朝天闕,
立損階前白玉麟。
此去定生獅子國,
卻來重載法王身。
尋山不厭深,遠與白云合。
云山互周遭,一氣想輸納。
團團明鏡圍,點點青螺匝。
陰晴換朝昏,清景赴遙睫。
人家梅花市,數(shù)里香復沓。
溪回曉煙迷,徑轉殘雪踏。
佳游及春歸,攜屐興屢愜。
林巒啟仙姿,洞府謝塵劫。
指顧三山椒,霞氣在巾屟。
竟思驂青鸞,一笑左神接。
礎潤苔衣濕不乾。落紅飛盡尚輕寒。庭前細雨更漫漫。
古髻學成妝閣坐,腰支人覺帶圍寬。沉沉不語向闌干。
楓冷吳江。
橫塘十里水云鄉(xiāng)。
船女不逢菱唱遠,斜陽澹。
窣堵波尖青一點。
寶廚錢化莫嫌希,栩栩生機款款飛。
拾佩佳人妝繡幕,尋芳公子妒金衣。
二分蔬葉和煙暖,百合花身帶雨肥。
愛伴蜜官為使者,春風得意忍言歸。
尊里看無色,杯中動有光。
自君拋我去,此物共誰嘗。
向來共和有羊何,今見公才十倍過??赡畲松砣绻哥R,要須著手為揩磨。
紛紛競說杜陵翁,此老真能數(shù)百容。我亦幾同葉公好,駭然今日見真龍。
安否別來端若何,尺書可是雁無過。南豐惠我新詩什,亦復懷君舊琢磨。
南豐鬢發(fā)已如翁,子蓋他時冰雪容。長少結交端有道,我凡何處濫登龍。
丱角詩名出,流傳海內誇。
師稱起予者,翁問倩人邪。
惜未參諸老,猶堪擅一家。
從今崖瀑上,誰共訪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