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蔡生見和
三分已過二分春,尚想綿田一善人。
冷食未平千載恨,浮云何與百年身。
從教對雨攜壺阻,自愛觀風得句新。
芍藥酴醾無復見,花林芳草翠初勻。
三分已過二分春,尚想綿田一善人。
冷食未平千載恨,浮云何與百年身。
從教對雨攜壺阻,自愛觀風得句新。
芍藥酴醾無復見,花林芳草翠初勻。
春天已經過去三分之二,還懷念著綿田的一位善人。寒食節也難平息千年的遺憾,浮云和這短暫的一生又有何關聯。任憑對著雨無法攜壺出游,我自喜愛觀賞風光寫出新詩句。芍藥和酴醾已看不到了,花林和芳草剛呈現出均勻的翠綠。
三分已過二分春:指春天已過去三分之二。
綿田:地名,具體所指待考。善人:善良的人。
冷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相傳是為紀念介子推。
從教:任憑。
觀風:觀賞風光。
芍藥、酴醾:兩種花卉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在暮春時節,詩人可能因友人的唱和之作有感而發,或許當時處于閑適狀態,有時間欣賞自然、懷念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借暮春之景抒發對友人的懷念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日常情感和創作風格。
山亭嘗自絕浮埃,
山路輝光五馬來。
春滿人間不知主,
誰言爐冶此中開?
涼風吹日夕,瑟瑟洞門陰。
零霜彫百卉,菁華苦寒侵。
我生無根荄,老至誰能任。
羲和不可頓,已秋非復春。
愿作淮海禽,變此朝露身。
沿湖下網蕩湖船,
網內纖鱗錦樣鮮;
燈火湖邊兒女笑,
魚秧種得不須田。
瞢騰春夢弄夾衣,壓闌干、憑損玉肌。小玉向、紗窗報,坼紅墻,園筍乍肥。
馬蹄得得穿花外,正鄰家、蕩子早歸。嘆櫻桃、都謝了,怪伊行沒個信兒。
長風半夜卷頑云,
霽色曈昽映雪分。
又感一元新惠澤,
微吟隨處詠洪鈞。
言歸越東足,逝將反上都。
后洫填中路,改轍修茲道。
旦發石亭境,夕宿桑首墟。
勁焱不興潤,零雨莫能濡。
亢陽彌十旬,涓滴未暫舒。
泉流成平陸,結駟可回車。
肇允相忘鱗,翻為涸池魚。
咫步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吹律蕤賓動,
乘離玉燭明。
薦盤荊俗黍,
頒餌漢祠羹。
屋前巷北苦稚子,
木斗煮熟撮數賣。
腐儒食飽可奈何,
寒夜擁爐亦可嘬。
十旬高臥畫樓東,
曲曲闌干面面通。
遠暝欲成梅子雨,
晚涼初動楝花風。
百川滾滾到來休,此是人間第一流。
鯨鬣為君翻駭浪,蘭苕空自滿汀洲。
海邦渺渺知何在,風入高帆頃刻過。
何似一樽湖上酒,月明安穩照寒波。
生前甘靜厭囂煩,懸解逍遙不可言。
百役支援□劣在,諸郎開迪晦峰存。
盟鷗已斷尋新路,化鶴如歸記舊村。
無限哀歌吟未了,屋梁新月又黃昏。
環塔幽篁里,精廬接亂山。秋隨黃葉盡,人共白云閑。古道侵煙點,荒碑漬蘚斑。江天供一覽,絕頂快躋攀。
山翠尚疑滴,分寧書已無。昔賢如可作,勝境又何殊。澗水流琴筑,晴巒入畫圖。平生瓣香意,落紙強追摹。
同輩推袁虎,江東倚謝安。抗心千古易,挽劫一人難。偉略胸成竹,清言舌泛瀾。云泥今已判,無計慰衰殘。
新集芻蕘六百篇,
冥搜疑到不還天。
多慚未得騷人旨,
虛役身心五十年。
錫杖到來知幾日,天花落盡鎖春山。
柴門流水不相顧,漠漠煙云送我還。
葉瓏瓏,花帖帖。睡泥纖纖幺蝶。
云澹碧,月微黃。淚絲彈夢涼。
紅衣渺,零珰悄。可有踏波人到。
箏語細,酒風停。玉河秋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