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澉浦金粟寺 其二
入門不見佛,已悟本無相。
若為是真求,沙界等尋丈。
欣逢兩禪老,妙悟滅心想。
行當求所求,筏喻不言槳。
入門不見佛,已悟本無相。
若為是真求,沙界等尋丈。
欣逢兩禪老,妙悟滅心想。
行當求所求,筏喻不言槳。
進入寺門卻不見佛像,我已領悟佛本就沒有具體形象。如果這才是真正的追求,那么整個世界也不過如尋丈般大小。欣喜地遇到兩位禪學高僧,他們精妙的領悟能熄滅凡俗的念想。應當去追求自己所追求的,就像用筏渡河不必言說船槳。
無相: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
沙界:佛教語,即三千大千世界,泛指廣袤無邊的世界。尋丈: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一丈為十尺,這里形容范圍小。
禪老:對老僧的尊稱。
筏喻:佛教以筏喻佛法,謂佛法如筏,渡人到彼岸,到岸后筏便無用,比喻達到目的后,工具、方法等都應舍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在游覽澉浦金粟寺時,與寺中禪老交流,受到佛教思想的啟發,從而創作此詩,反映了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人們對佛教義理的探索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佛教的無相理念和對佛法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語言表達深刻佛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吸收和創作,豐富了古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處。
十年湖海扁舟。幾多愁。白發青燈今夜、不宜秋。 中庭樹。空階雨。思悠悠。寂寞一生心事、五更頭。
池上山寒欲霧。竹暗小窗低戶。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雞啄黍。問陶令、幾時歸去。溪月嶺云紅蓼岸,總是思量處。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瑩無瑕。 自須臺上分明看,擬欲呼仙泛海槎。
才到松陵即是家,參天檜柏古槎牙。 杖藜終日頻來往,不羨堤邊呼筑沙。
才到松陵即是家,仙翁詩句發天葩。 鈍才不及賡余韻,留取時時罩碧紗。
才到松陵即是家,故園喜聽雀喳喳。 上人只為貪風月,蠻觸交爭笑爾蝸。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間何處不桑麻。 欣欣老稚迎門笑,斗酒相歡亦孔嘉。
才到松陵即是家,茅堂萬竹綠交加。 午窗睡起無他想,坐看圍棋到日斜。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須洗盞泛流霞。 軟紅塵里風波惡,不似江艫與海槎。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才到松陵即是家,滿堂佳客滿園花。 看花揖客須清賞,休向人間俗子夸。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 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閣下寂無嘩。 小臣愧乏絲毫報,深炷爐香靜點茶。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