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錢大參題松隠明秀堂韻
溪聲山色助清豪,小葺蘅茅望玉霄。
蓮社粗能追惠遠,虎頭寧復愧班超。
有池清淺方儲水,厥木扶疏豈待高。
甚辱品題嗟老矣,而今不夢紫宸朝。
溪聲山色助清豪,小葺蘅茅望玉霄。
蓮社粗能追惠遠,虎頭寧復愧班超。
有池清淺方儲水,厥木扶疏豈待高。
甚辱品題嗟老矣,而今不夢紫宸朝。
溪水潺潺、山色秀麗增添了我清逸豪邁的情懷,我簡單修繕了香草茅屋,遙望那高遠的天際。我大概能像蓮社眾人追隨惠遠那樣,雖不能像班超那樣建功立業但也問心無愧。有一方清淺的池塘剛剛蓄滿水,樹木枝葉繁茂何須追求高大。很榮幸得到您的品評贊賞,只可惜我已年老,如今再也不會夢想著去紫宸殿朝見天子了。
清豪:清逸豪邁。
葺:修繕。蘅茅:以香草為飾的茅屋。
玉霄:高遠的天際。
蓮社:東晉時廬山僧慧遠與劉遺民等結社于廬山之東林寺,號白蓮社,簡稱蓮社。惠遠:東晉高僧。
虎頭:指班超,班超曾被人稱為“虎頭燕頷”。
厥木:樹木。扶疏:枝葉繁茂的樣子。
品題:評論、品評。
紫宸朝:紫宸殿是唐代宮殿,此指在朝廷為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已到晚年,遠離官場,過著閑適的隱居生活。錢大參對其居所松隠明秀堂進行了品評題詩,詩人便以此詩相和。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在寧靜的環境中享受著自然之美,心境淡泊。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晚年對閑適生活的滿足和對官場的淡泊。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用典相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文學創作風格。
相逢珠玉走佳章,顧我無能更老蒼。嘗鼎固應從指染,沖天行喜見云翔。向來別恨江同遠,此去詩情日共長。才似二公今二妙,山庭淵角繡肝腸。暉暉晴日樹頭平,望外遙山宿霧輕。積潦夜增南浦漲,微風朝送北窗清。滯留羈客牽歸思,陶寫新詩盡物情。誰謂春宵常苦短,老來無寐厭長更。
凍云寒月遞昏明,游子躊躇怯遠征。身在畏途親在夢,魂消飛霰打篷聲。
不知行跡暮,江上已徂秋。客子關山外,美人天際頭。霜月孤逾白,銀河凍不流。佩刀看欲試,誰復怯衾裯。
忍死吾曹事可傷,居然一卷送堂堂。呻吟未解虔劉意,偃蹇猶為進取狂。發興云山聊自壯,散愁江海漫為郎。修能姱節今如此,被發何心下大荒。
昌陽初薦長生醑。又好日、逢重五。綠鬢神仙家玉署。每年今日,彩鸞齊駕,排日歡初度。今年天上恩榮異。道壽也、還他富。細葛香羅難比數。醺醺醉了,卿卿一笑,巧結同心縷。
煙雨春深擁翠螺,山人獨賦考盤阿。柴門有客頻相問,泉石生涯奈汝何。
寒生翠袖迎風晚,黛抹蛾眉妒月彎。鸞影舞回秋水遠,問人何處九嶷山。
熏風無賴碰珠簾,往日傷心入黑甜。無動于衷心死后,詩風漸漸遠香奩。
寶坊千仞俯曾空,定起龍山第幾重。一茟妙書連翥鳳,五弦清響送飛鴻。化行日本朝唐帝,藥鍊丹砂伏葛洪。坐我寸田寬似海,等閑擒得火中龍。
五寸沖牙文八矛,裝成十萬繞林頭。莫欺楪子興寧縣,一半人家千戶侯。
上巳前一日,生辰愿百齡。乾坤幸賦質,晝夜必研經。戴禮承高躅,韓文挹遠馨。分陰尤可惜,修業寄幽庭。
垂老南遷已斷魂,更堪荒草塞孤墳。鄒陽尚恐吳藩重,袁盎寧忘漢室尊。千古是非勞士論,百年榮辱誤君恩。交游落落誰青眼,獨向天涯酹酒尊。
邂逅相隨一日閑,或緣香火共靈山。夕陽興罷黃塵陌,直似蓬萊墮世間。
坐學跏趺念已輕,偶親藥裹識參苓。半年多病頭應白,萬事無心夢轉清。剩有農談來野老,已無官況忤山靈。不嫌革帶頻移眼,得似梅花太瘦生。
蓬島幽偏一徑深,秋聲瑟瑟夜沈沈。清風捲地鵲驚起,明月滿天蛩亂吟。四面波濤翻大海,一時松竹動喬林。夢回開戶無尋處,寂寂誰知太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