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鹿鳴宴致語口號
秋氣清高肅雁行,賢侯勸駕會黃堂。
賓朋滿座曳珠履,鼓吹喧天飛羽觴。
題柱棄??俱有志,班荊折桂正相望。
明年春色催行李,衣錦榮歸耀故鄉。
秋氣清高肅雁行,賢侯勸駕會黃堂。
賓朋滿座曳珠履,鼓吹喧天飛羽觴。
題柱棄??俱有志,班荊折桂正相望。
明年春色催行李,衣錦榮歸耀故鄉。
秋高氣爽,大雁排成整齊的隊伍南飛。賢明的州官為勸勉學子赴考,在州衙大堂舉行宴會。賓客們滿座,穿著華麗的鞋子。鼓樂喧天,大家舉杯暢飲。像司馬相如題柱、終軍棄??一樣,學子們都胸懷大志。大家圍坐交談,正盼望著能在科舉中折桂。明年春天,美好的前景催促著他們上路,他們將身著官服榮耀歸來,光宗耀祖。
雁行:大雁飛行時排成的行列,常用來比喻有秩序的隊伍。
賢侯:對州官的尊稱。
勸駕:勸人任職或參加考試。
黃堂:州衙的正堂。
曳珠履:穿著裝飾有珍珠的鞋子,形容賓客的華麗。
飛羽觴:快速地傳遞酒杯,形容宴會上飲酒作樂的熱鬧場景。
題柱:指司馬相如過升仙橋,在橋柱上題字,立志要做大官。
棄??:指終軍入關時扔掉用作憑證的??,表示志在四方。
班荊:用荊條鋪地而坐,形容朋友相遇,共敘舊情。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
在古代,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或即將參加科舉的學子舉辦的宴會,以鼓勵他們努力應考。這首詩可能創作于科舉考試前夕,當地州官為了激勵學子,在新州舉辦鹿鳴宴,詩人為此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學子積極應考,追求功名。其特點是語言優美,用典恰當,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科舉文化和社會風氣。
蓮塘之宮半畝寬,喜于幽處托盤桓。長松風掃笙簧奏,峻嶺云橫錦繡看。哦句遣懷移枕簟,巡檐索突笑衣冠。農人披豁談耕稼,較勝歌聲雜管弦。
萬種塵緣坐未消,山僧何處覓根苗。消磨日月惟林谷,斟酌乾坤看斗杓。尺幘尚堪韜黑發,夷途終見悟清宵。欲知吾道難言妙,試向虞廷聽鳳韶。
永夕秋風至,長空度征雁。徘徊步前墀,顧影空自嘆。涼露沾衣裳,明月轉銀漢。佳人期未來,又覺歲華宴。制得云錦書,迢迢托飛翰。
試上江樓望懷澤,暮云千朵碧連天。
蘭臺少年班仲升,擲筆萬里揚霓旌。自言天廄須奇駿,欲驅宛血長安行。交游盡是青云彥,簪筆曾陪柏梁殿。一骨先夸臺畔求,千金立向圖中見。日予罷釣滄江潯,為君高奏四牡吟。出門冠蓋渺然去,回首煙蘿春正深。
琴瑟未調心已悲,任羅勝綺強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將轉未轉恒如疑。桃花水上春風出,舞袖逶迤鸞照日。徘徊鶴轉情艷逸,君為迎歌心如一。
熙朝重儒術,經筵俎豆陳。清流成黨錮,赤子變黃巾。禍本墻中起,言因圣遠湮。翻思夫子在,應許仲由仁。
豈是官卑易去留,未能高蹈愧林丘。公庭積夏常虛訟,弱質逢秋已制裘。雨帶潮聲偏傍枕,山連雁影恰當樓。世途轉覺蕭疏甚,始信嵇康薄宦游。
修姱人物,元如許、誰把屏星留卻。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卷霧名譚,翳云長袖,未稱三池客。且然袖手,人間煩暑方劇。分手未見前期,風前耿耿,目斷斜陽角。亦欲乘風歸去也,問訊故山猿鶴。紞鼓催雞,揮弦送雁,轉首成乖各。愿加餐飯,書來頻寄新作。
秋風來戶牖,出戶天地寬。俯仰何局蹐,天地猶盤盤。況復中間人,機險一黃間。毋懷千歲憂,且盡百年歡。
天上松風入耳來,剔燈孤坐妙高臺。水流自壯中流響,塵夢都從午夢回。勝覽幾人雙蠟屐,隱憂隨日滿腔埃。吟馀老鶴江天過,疑亦山靈為我陪。
花光寺下對云沙,欲把輕舟小釣車。更看道人煙雨筆,亂峰深處是吾家。
西云不作雨,東起亦成空。水落三江外,民憂四野中。天心真默默,神聽卻聰聰。愿以狂生齒,將來換歲豐。
愛爾秦云似美人,朝朝光映華山春。青天盡是芙蓉削,白首長為玉女鄰。永日一觴消世事,平生雙劍結交親。玉泉如酒吾將老,不恨飄零折角巾。
方生手指幔亭霞,咳唾落地生蓮花。懶作豪門貴公子,欲從仙姥問丹砂。風前落筆啼詩鬼,腰下常攜三尺水。二樵春暖牽□來,拾起瓊芝滿筐紫。南中介胄競邀歡,角巾長嘯游軍門。一片玄云生盾鼻,坐令壁壘蛟螭盤。營前楊柳吹煙縷,畫角聲中落花度。流鶯喚起故山情,袖卻清風出門去。吾聞武夷之峰青六六,青溪九曲飄寒玉。歸去凌泉洗白云,漸看華發生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