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大校書
導漾自嶓冢,東流為漢川。
維桑君有意,解纜我開筵。
云雨從茲別,林端意渺然。
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導漾自嶓冢,東流為漢川。
維桑君有意,解纜我開筵。
云雨從茲別,林端意渺然。
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漢水發源于嶓冢山,向東流去成為漢川。你眷戀故鄉,我為你解開纜繩設筵餞行。從此你我如云雨般分離,樹林盡頭思緒渺茫。希望你別吝惜書信,時時盼望能收到你的消息。
導漾自嶓冢:《尚書·禹貢》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嶓冢,山名,在今陜西寧強縣北,是漢水發源地。
維桑:《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后以“維桑”指代故鄉。
解纜:解開船纜,指開船出發。
尺書:指書信。
鯉魚傳: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以“鯉魚傳書”指傳遞書信。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知友人王大校書要回歸故鄉,詩人在漢水畔為其設宴餞行,此時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它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體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友情,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庭階脫葉靜,岌岌高井梧。雁聲排云去,歷歷心不孤。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不知留得支機石,卻逐黃河到世間。
叢林澗水盡縈回,巖室云房不染埃。若使此中容小隱,會須卜筑賦歸來。
寒云一徑入煙蘿,斗酒相逢意若何。捧日乍看威鳳舉,垂天誰問大鵬過。千門樹色深桃李,十里花香散芰荷。經國文章吾汝在,肯緣華發嘆蹉跎。
上客時難致,和風特為招。壺觴容我對,鄙吝向公消。野色迎新霽,天香發舊苗。共言歲事好,?稏漸堪樵。
坐領蓬山四五春,好年華去最關情。招魂福殿汗神宇,觴客天廚起鬼兵。叩馬苦無濱海士,從龍何止后宮臣。嵩呼萬里雷鳴合,耳底隆隆尚有聲。
樓臺坐見海生塵,秋思偏歸寂寞濱。圓缺一時盼哀樂,山河兩戒自陳新。終愁歌唱天將沸,相憶高寒月有人。休更題詩問天上,只馀清影似前身。
西施浦頭鴻雁聲,苧蘿山下于菟行。前村路暗愁未到,回首海天秋月生。
鳥隨牛后窺秧谷,蝶趁蜂來戀菜花。
我是臨川舊史君。而今欲作嶺南人。重來遼鶴事猶新。去路政長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親。橫秋閣上晚風勻。
寶貴親仁與善鄰,鄰兵何要互相臻。螳螂定是遭黃雀,黃雀須訪挾彈人。
多病過嗟蒲柳弱,故交聞似曙星疏。逢人休問金篦術,殺簡宜希石室書。
夜寒慘不寐,起坐彈鳴琴。之人邈云漢,空杯難獨斟。
檻前常有施生臺,窗隙都無野馬埃。掩室道人偏得意,經年未省入城來。
鯨石通靈海氣腥,文章誰任祭蜻蛉。旄頭野戰降梟將,附耳讒言聽小星。選帝紆尊咨岳牧,尉佗翻案問朝廷。蠶絲有路穿秦蜀,何必開山殺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