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才八首 其六
鄙人聞道晚,何以播芳猷。
未就三年刻,還驚一葉秋。
論交無白足,對客有青眸。
之子懷仙趣,相期汗漫游。
鄙人聞道晚,何以播芳猷。
未就三年刻,還驚一葉秋。
論交無白足,對客有青眸。
之子懷仙趣,相期汗漫游。
我聽聞道理很晚,憑什么傳播美好的謀略呢。還沒完成三年的磨礪,卻已驚訝地發現秋天到了。交往的人中沒有僧人,待客時我會以青眼相看。你懷有修仙的志趣,我們相約自在遨游。
鄙人:作者謙稱自己。
芳猷:指美好的謀略、規劃。
三年刻:可能指長時間的磨礪、修行。
一葉秋:出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表示秋天來臨,也有時光流逝之意。
白足:原指高僧,后泛指僧人。
青眸:即青眼,指對人喜愛或重視。
之子:這個人,指洪秀才。
汗漫游:指自由自在地遨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與洪秀才交往,洪秀才懷有修仙的志趣,詩人與之交流,感慨時光、表達期許。可能處于一個相對閑適、注重精神交流的環境。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感慨自身聞道晚,表達對友人仙趣的欣賞和與之同游的愿望。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交流和心境。
維龜有山,造初鴻濛。自龜之東,淮夷來從。膏澤既施,草木實多。周公上天,奈龜山何。
芳樹生廣除,蒼蒼正輪囷。芳樹不自芳,拂拂千紫宸。朔風吹樹巔,素雪舒其神。今日曷不樂,公堂有嘉賓。把酒對蘭楹,歡來不能陳。微言托哀竹,惠心款以伸。
雪霽云猶凍,朝寒酒倍香。珠林風縹緲,銀海日光芒。騎馬游真快,呼鷹興不忘。故園無限好,卻滯嶧山陽。
橋頭流水漾清漪,懷舊傷心淚自垂。無地可為埋骨處,平生交誼竟何為。
遂有出門意,方知破院閒。野云常漠漠,流水自潺潺。此夜望中月,他時夢里山。坐寒松影怯,歸雁度前灣。
每到橫山麓,都違濯世氛。僧留夜聽雨,我自日看云。歷歷前朝寺,桓桓給事墳。凄涼莫嗟感,竹帛已傳聞。
沙上井渠天上風,流云蔥嶺各西東。逐于混莽心常慕,談入滄桑語轉窮。觱篥龜茲伎樂好,饆饠羊肉鼎臠工。可堪大地蒲桃血,染得冰川火齊紅。
端溪別駕極風流,白璧明珠不暗投。笑我支床已多許,須君隱幾更冥搜。
滹沱秋水耶溪似,蓮葉東西見彼姝。萬里長風吹海月,可憐光墮錦氍毹。
每懷青瑣論交誼,握手都門問起居。五褲稔聞歌德政,三馀猶喜業詩書。選錢慰叟馳芳譽,懸榻思賢發詠吁。麾節便看歸建武,朱轓人識郡侯車。
慰藉諸親舊,殷勤強破愁。斯文一身在,遠道二親憂。感極神俱竦,聲吞淚復流。忘情豈我輩,分已愧莊周。
蓮花采去覓淤泥,覿面張拳轉更迷。了得本來無染意,眼前何境不菩提。
天之聰兮,瞆瞆其音。天之明兮,窅窅其深。天之仁兮,實臨下民。文王在上兮,于穆不已。浩浩其天兮,時旸時雨。越裳來臣兮,萬物斯睹。
姓光照書帷,北阜在檐際。頓起尋山情,良辰不煩筮。和風拂衣裾,細草承車轊。徐行出闉阇,輦路無馳?。青蔥識陵邑,頹墉想前制。追懷匡夏功,光靈如未逝。惟傷淪化萌,莫睹休明世。神州復昏墊,嘉績誰纂綴。侵堧彼何人,堯蹠豈同例。仰瞻翠微高,蒼松郁相槷。敷衽一陳詞,皇鑒宜無蔽。
楓林慘淡遠山微,全是江南欲雪時。極目諸天云一色,只無六出上寒枝。壺山孤秀似西山,道上歸人洗眼看。到我西山山有伴,不知誰伴此山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