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單令除夕二首 其二
坐閱流年同擲梭,未曾聞道合如何。
擊壺安用鐵如意,愛酒猶須金叵羅。
重讀豳詩賡節物,還師魯圣對鄉儺。
東風漸次開桃李,之子寧能不我過。
坐閱流年同擲梭,未曾聞道合如何。
擊壺安用鐵如意,愛酒猶須金叵羅。
重讀豳詩賡節物,還師魯圣對鄉儺。
東風漸次開桃李,之子寧能不我過。
坐著看時光如飛梭般流逝,卻從未聽聞該如何順應道理。何必用鐵如意擊打酒壺來抒發感慨,愛酒還需用金叵羅這樣的酒器。重新誦讀《豳風》詩篇來應和節令景物,效仿孔子對待鄉儺的態度。東風漸漸吹開了桃李花,你難道就不能來拜訪我嗎?
流年:指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
擲梭: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飛梭一樣。
擊壺:用鐵如意擊打酒壺,表達心中的不平或感慨。典出《世說新語·豪爽》。
鐵如意:一種器物,頭作靈芝形或云葉形,柄微曲,供賞玩。
金叵羅:金制的酒杯。
豳詩:指《詩經·豳風》中的詩篇,多與農事、節令有關。
賡:應和。
魯圣:指孔子。
鄉儺:古代在臘月舉行的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
之子:這個人,此處指單令。
不我過:即“不過我”,不來拜訪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題看是和單令除夕所作,可能是在歲末,詩人與友人單令有詩詞唱和。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在除夕之際回首過往,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表達生活態度和對友人的期待。特點是用典豐富,將時光之感、文化情懷與生活情趣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刻的心境和文學素養。
詩酒平生翻似掌。墨到無痕、酒到朦朧狀。幾度飛光今莽莽。空燈又作詩魔想。金盞杯深波蕩漾。欲棹浮槎、逸興瀛云上。四面爆聲如炮響。電光時照深深巷。
緗簾高捲北窗涼,茗椀時分石鼎香。水荇受風牽舞藻,路槐穿日間垂楊。清虛未必輸三島,笑飲何妨累十觴。野蔬山殽兼海錯,不嫌粗糲待君嘗。
新亭高處望,今代異風云。紫殿開京觀,龍成五采文。
廛市囂囂覓小詩,嵖岈樓宇泛金熙。綿云裊裊撩劉瑾,海氣荒荒隱范蠡。豹骨支離皮詎在,虬柯屈曲勢難移。已無紅淚題吟簡,欹帽梁鴻嘯五噫。
孝為百行原,忠乃萬世則。乾坤微忠孝,何以立人極。英英省右轄,出佐大江西。拜命辭魏闕,含情別慈闈。親年八十馀,子仕萬里外。王事有程期,何由遂歡愛。籌邊計軍務,排云叩天閽。馮夷護旌棨,瀚海無波瀾。還家慰親顏,伏闕上封事。方憂聚斂臣,遑恤忠孝士。明廷忽異政,法令非常情。都人不敢議,達官為之驚。免官亦何憂,從戎亦何愧。節義竄遐荒,奸貪擁虛位。煌煌中興業,本在植綱常。民彝幾淪沒,政化期更張。薄俗非亂離,何以辨忠孝。大廈非棟梁,何以正廊廟。我歌忠孝行,送公涉滄溟。歸朝慶眉壽,報國躋隆平。
好風涼月大堤傍,何限秋光撲畫墻。回首亂山飛鳥隔,一林煙雨滿橫塘。
歲宴仍遷徙,蕭然背客堂。聽雞吹宿火,騎馬踏晨霜。世味寧皆惡,吾生有底忙。奴僮亦相笑,歸計只他鄉。歲宴知何事,低徊戀醉鄉。衰殘三十老,岑寂五更長。識字初無益,醫愁未有方。一杯寅卯舉,天下又兼忘。
玻璃冷浸洞庭山,雪竹攢青竹柚斑。白發吳娃笑相語,官船不似釣船閑。
白日忽已晚,流光薄西隅。老人閉關坐,慘慘意不舒。日月我戶牖,天地吾室廬。自非奪元化,此中寧久居。今夕復何夕,涼月滿平蕪。悠悠望去途,嘆息將焉如。
一張小影幾行詩,贈與佳人好護持。留得當年春色在,朝朝常是看花時。
獨喜東籬不世情,霏黃綻紫亦分明。病容未肯因卿瘦,詩思遄飛仗若輕。蕊隱月華隨賞客,香聞天際惹鳴鶯。雪霜何物能侵爾,燭浪先生細數英。
處士祠邊梅已放,遙知載酒到巖阿。西山煙靄連朝好,南省官曹暇日多。詞客錦箋題水調,佳人翠袖拂云和。馬蹄歸踏黃昏月,一路清香送玉珂。
莫笑樽前白發翁,曾騎竹馬戲元豐。年彌八帙癡頑在,身荷三朝寵眷隆。綠野敢將前哲比,香山幸有老人同。興來尚欲尋幽去,收拾殘春杖屨中。
煙云轉瞬。蕩入波心風漸穩。能幾青山。撥得征鞍一二弦。乾坤恁大。塊壘浮沈如一芥。織就漁蓑。閒向江湖聽怒鼉。
寒食今逢二月天,士甘焚死竟誰憐?年來遺逸爭求聘,乞賜新條莫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