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通判
皖山邃密常若春,中有仙士久隠淪。
幅巾嘯傲喜接物,仿佛白鶴乘孤云。
朅來帝所暫戾止,亹亹清言償所喜。
內慙已老不受教,猶幸一奉圯橋履。
皖山邃密常若春,中有仙士久隠淪。
幅巾嘯傲喜接物,仿佛白鶴乘孤云。
朅來帝所暫戾止,亹亹清言償所喜。
內慙已老不受教,猶幸一奉圯橋履。
皖山幽深靜謐,常年好似春天,山中住著一位長久隱居的仙士。他頭戴幅巾,瀟灑自在且樂于與人交往,仿佛是乘孤云的白鶴一般超凡脫俗。他來到京城暫時停留,滔滔不絕地說著清雅的話語,讓人滿心歡喜。我內心慚愧自己已年老難以接受教誨,但還慶幸能像張良一樣得到一次受教的機會。
邃密:幽深靜謐。
隱淪:隱居。
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發,稱為幅巾,這里指仙士的裝扮。
嘯傲:形容逍遙自在,不受拘束。
朅來:來到。
帝所:京城。
戾止:來到。
亹亹:形容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圯橋履:用張良在圯橋為黃石公拾鞋的典故,指得到高人教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京城遇到一位從皖山隱居而來的馬通判,被其氣質和談吐所折服,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交流頻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馬通判的贊賞與敬仰。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意象營造意境,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誰見一番冷雨,將花骨消磨。忍聽他、幾許風波。已填成、悽楚一悲歌。只收得、別緒偏長,相逢偏少,因果偏多。放聲聲、似此芭蕉庭院,猶作苦吟哦。愁折損、夜蹉跎。不堪看、瘦影婆娑。況殘燈暗色凝碧,縱顰眉能畫也難摹。卻借問、未了無心,思量求解,惟夢中么?怎料是、痛徹柔腸盡斷,于夢又如何?
天然玉質洗鉛華,怪底偏將半面遮。紅滴香冰融獺髓,彩黏膩雨上梨花。收乾通德言難盡,點濕明妃畫莫加。聚得斑斑在何處,軟綃寄與薄情家。
挼影子,漾燈船。斂風蟬。收月色,染眉山。負其名,衣白白,夢斑斑。教且啖,曩時歡。骨中酸。傾素愿,守童顏。夜精魂,花氣力,我何患。
南蕩淺堪戽,北溝乾可田。龍船無頓處,欲起待明年。井以瓶罌竭,溪堪揭厲行。蟹泉一摘子,辛苦上山迎。尚食停珍膳,清齋禱竹宮。方當歌云漢,未可和薰風。奴挈軍持去,丁寧費耳提。汝寧緩花塢,吾欲救蔬畦。士窮猶可忍,拾穗亦可歌。歲事還如此,畦間有穗么。
窗外朦朧雨似絲,戲圖秋樹有奇姿。蕭疏頗近云林畫,寒瘦難追賈島詩。
朔風吹雁斷菰蘆,楚水吳山問去途。十載煙霜馀夢寐,經秋書劍半江湖。人憐辭社真成燕,客笑還家只為鱸。行矣思君各南北,給鄰買宅未云孤。
百折危梯上翠臺,飛樓云際劃蓬萊。客疑供奉乘風到,人似征西玩月來。宇宙并懸終古跡,山川重遘異時才。當筵何限清秋色,欲挽群仙步玉臺。
秋風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
寂歷青山靜賞機,野情那似宦情微。抱琴欲渡湘江去,云暗蒼梧雨欲飛。
貧居得幽僻,世事不相關。詩思多因雨,閒情獨愛山。落花隨水去,孤鶴望人還。最喜神清健,年來酒量慳。
竹亭高宴雪霜殘,柏塢移尊月色寬。馴鶴自知迎客舞,絕琴今擬向君彈。醉來箕踞仍呼酒,老去留賓不著冠。解道冥鴻能萬里,肯輸烏鵲一枝安。
東風黃鳥鳴,白露寒蟬悲。去日何太短,種種發欲疏。人言了婚嫁,此事今何如。欲耕無一廛,兒女牽人衣。蠶以繭自纏,深念難為娛。
托跡滄浪識者稀,海鷗汀鷺日相依。投竿一笑寒云暝,世事無心任落暉。
千門市火亂漁燈,銜尾官艘也系罾。崖屋乍隨春漲徙,灘舟專候早潮升。清時閭左衣形緩,儉歲江東米價增。從客諱言新入洛,自稱前度到金陵。
天近瑤臺新月明,相思無路去尋盟。三秋海上歸來客,一夜燈前笑語聲。黑發滿頭含瘴色,清貧到骨有詩情。歲寒尊酒諸公在,預戒春風卜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