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校書圖
我聞校書如掃塵,塵隨帚去輒隨有。
螢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魯魚相可否。
榻上諸公富貴人,安能辦此鉛黃手。
綠柳啼鶑耳畔春,翠袖彈絲眼前酒。
如何復窺蠹簡塵,又借管城公作帚。
畫史畫名不畫實,潤色丹青傳不朽。
我是瀛洲舊校書,揮汗磨鉛胝兩肘。
當時萬一見此圖,諸郎不免涎垂口。
我聞校書如掃塵,塵隨帚去輒隨有。
螢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魯魚相可否。
榻上諸公富貴人,安能辦此鉛黃手。
綠柳啼鶑耳畔春,翠袖彈絲眼前酒。
如何復窺蠹簡塵,又借管城公作帚。
畫史畫名不畫實,潤色丹青傳不朽。
我是瀛洲舊校書,揮汗磨鉛胝兩肘。
當時萬一見此圖,諸郎不免涎垂口。
我聽說校書就像掃灰塵,灰塵隨著掃帚掃去馬上又會出現。在如螢光般微弱燈光的窗前獨坐,專心致志,仔細辨別文字的錯誤。榻上的諸位都是富貴之人,哪能做這校書的事。綠柳間黃鶯啼叫,好似在耳邊奏響春日樂章,美人彈著絲弦,眼前還有美酒。為何又要去翻看那被蟲蛀的書籍上的灰塵,還拿起毛筆當作掃帚來校書。畫工只畫名氣不畫實際,用色彩潤飾畫作使其流傳不朽。我曾是瀛洲的舊校書官,揮汗磨墨,兩肘都磨出了繭。要是當時萬一見到這幅圖,那些公子哥們難免會饞得口水直流。
校書:校對書籍。
帝虎魯魚:指文字因形近而傳寫錯誤,“帝”與“虎”、“魯”與“魚”字形相近。
鉛黃:古人校書時所用的鉛粉和雌黃,鉛粉用以書寫,雌黃用以涂改誤字。
蠹簡:被蟲蛀壞的書簡。
管城公:毛筆的別稱。
瀛洲:唐太宗為網羅人才,設文學館,以杜如晦等十八人并為學士,分三番出入,每日六人值宿,討論文獻,商略古今,號為“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之“登瀛洲”。這里指校書之地。
胝:手腳上的老繭。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曾有過校書的經歷,看到《校書圖》后,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對圖中所描繪的內容以及校書工作本身產生了諸多感慨,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對校書工作的不理解,富貴之人追求享樂,而校書工作清苦寂寞。
這首詩主旨是借題《校書圖》,展現校書工作的艱辛和不被理解,通過對比突出詩人對校書工作的獨特感悟。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校書工作的狀況和文人的心境。
門掩黃昏染綠苔,那回蹤跡半塵埃。 空庭日莫鳥爭笑,幽徑草深人未來。 數仞假山當戶牖,一池春水繞樓臺。 繁花不識興亡地,猶倚闌干次第開。
風急還收,云凍又開,海闊無人翦水。算六出工夫,怎教容易。剛被郢歌楚舞。鎮獨向,尊前夸輕細。想謝庭詩詠,梁園賦賞,未成歡計。天意。是則是。便下得控持,柳梢梅蕊。又爭奈、看看漸回春意。好趁東君未覺,預先把、園林都裝綴。看是處,玉樹瓊枝,勝卻萬紅千翠。
枯石流痕,殘沙擁沫,驪宮夜蟄驚起。海市收時,鮫人分處,誤入眾芳叢里。春霖未就,都化作、凄涼云氣。惟有清寒一點,消磨小窗殘醉。 當年翠篝素被。拂余薰、倦懷如水。謾惜舞紅猶在,為誰重試。幾片金昏字古,向故篋聊將伴憔悴。□□□□,□□□□。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金縷小鈿花草斗,翠條更結同心扣。 金殿珠簾閑永晝,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忽聽傳宣頒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風流紫府郎,痛飲烏紗岸。柔軟九回腸,冷怯玻璃盞。 纖纖白玉蔥,分破黃金彈。借得洞庭春,飛上桃花面。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拋擲 一作:拋棄;敢辭 一作:不辭)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薄悻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天意將垂象,神龜出負圖。五方行有配,八卦義寧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協帝謨。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軀。 蓮葉池通泛,桃花水自浮。還尋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春日遲遲。春景熙熙。漸郊原、芳草萋萋。夭桃灼灼,楊柳依依。見燕喃喃,蜂簇簇,蝶飛飛。 閑庭寂寂,曲沼漪漪。更秋千、紅索垂垂。游人隊隊,樂意嬉嬉。盡醉醺醺,歌緩緩,語低低。
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春見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 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后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